49 官威

    49 官威 (第1/3页)

    “这等小事,无须即刻禀告,留意着三天一报即可!”

    一处房子内,李府下人得了指示,躬身而出。

    而房子里的那人,皱着眉头,有点疑惑地自言自语道:“这个水泥的东西,真得很值钱?”

    这些人不是别人,而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眼线。

    在洪武九年的时候,大名鼎鼎的锦衣卫并没有设立。朱元璋用来监视手下文官武将的人,用的是检校。

    换句话说,这个检校可以算是锦衣卫的前身。如今只有密探职责,而无拘捕,审讯之权。

    具体来说,检校职责为: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

    在后世,很多小说传记把大明密探传得神乎其神,似乎事无巨细,无不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特别是在这洪武初年,朱元璋要监视的,也就是在京师的那些文武重臣,而监视的手段,不可能是窃听器啊什么的,只能是收买下人,或者干脆安插下人之类的。

    李家,当然是朱元璋重点关注的家族,虽然这个李佑并不是李家的厉害人物,但是他娶了胡惟庸的侄女,是李胡联系的纽带,因此,在他的下人中,也有检校密探。

    这些密探,重点关心的,并不是李家的小毛病,事实上,如果真得事无巨细地关心,那也关心不过来。他们重点关注的,是李家和什么官员来往,有商量什么事情等等。因为这些事情,才是朱元璋最关心的。

    如果不是李佑突然去拜访了郑国公常茂,又找了县令议事,说不定密探还不会把这个事情报上去。

    第二天的时候,有关水泥的消息,也呈上了朱元璋的案头,但是并没有引起朱元璋的重视。

    这个水泥一词,实在太过普通,如果换成神泥,说不定还会引起注意。

    天色大亮之后,李佑坐着轿子,到了县衙,然后由县令陪同,领着一大群衙役,浩浩荡荡地出城而去。

    这种情况,其实很少见到。

    因为在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