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大善举

    150 大善举 (第2/3页)

了一条非香山县户籍的作为补充。

    结果没想到,临近的番禺县这边,在布告发出的第二天,就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青壮队伍,赶来香山县城了。他们的县令道同,拦都拦不住。

    这个消息传得极快,因为有不少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连忙第一时间通知自己的亲戚朋友。

    第三天的时候,其他县的青壮,也往香山县这边赶了。特别是其他县里的佃户、隐户等等,就想趁这个机会摆脱原本的身份,成为香山县民籍中的一员。

    受损害最大的乡绅们当然不愿意,立刻施压当地官员,然后诉苦到广东布政使和都司这边。

    可是,人家香山县是特区,驸马当县令,不管是布政使还是都司这边都管不着。最多是上奏到皇帝那边去诉苦。看皇帝怎么个意思了!

    这一来一回,至少要十天半个月,还不一定能成。

    让人想不到的是,非香山县的青壮那么积极,紧随其后,香山县的青壮,也立刻积极了起来。县衙征兵处,戚祥这边很快就招满了一千人左右。

    这个情况,是有点出乎张一凡的意料。他以为,不会有多少人想当兵的。因此,就派了大牛出去打听。

    不到一个时辰,大牛就给张一凡回报了:“凡哥,我问了,他们有的人说,那个马如海的弟弟马如江就是在外面当海盗,真得可能会报复,所以香山县自己有个千户所,他们才能安心,所以只要家里允许,都想当兵保护香山县。”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表情又兴奋了下,接着说道:“还有人说,看着外地人来报名的这么多,他们不愿意,两年后多了人分田地,他们原本的香山人就少分了。因此,这个当兵的人,还是他们香山人最好!”

    “也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有的人说,他们家里有三个青壮,家里分到的田地由两个就足够了,剩下这个,能领一份军饷补贴家里,那也是极好的。”

    “……”

    张一凡听着大牛的话,心中却是在想着。

    他出这个政策,其实是想先贯彻全民义务兵役制,如此以来,以后大明继续开疆拓土的话,也不愁兵员。但是很明显,香山县的这道布告,并没有引发香山县百姓的正确关注。

    可以说,压根就没有人去看全民都有义务当兵这条,而是基于其他理由选择了参军。

    行吧,那就先这样了。张一凡倒也没有纠结,一步到位的做法,虽然目标明确,但是过程可能会比较曲折。如今这样,可以说是先让他们有个概念,回头再明确也是一条比较温和的路子。

    这么想着,张一凡便发布了下一条公告:雇佣匠人,设立香山水泥作坊。

    雇佣匠人,重新设立香山盐场。这一条有备注,原有盐工优先。

    这个时候已经是深秋,广东这边也没什么农活。因此,很多外县的人,都还留在香山县找机会。特别是那些想来当兵的,结果没当上兵的,一听县衙出的这些告示,哪怕没有户籍迁入的一条,但凡有钱赚,便也都立刻报名了。

    香山县这边轰轰烈烈的新政,犹如一块磁石一样吸引了周边县的人,都来香山县找机会。

    原本偏僻的香山县,一下就热闹了起来。

    于是,食宿这两块,慢慢地就先火起来了。有些脑子灵一点的,看到了机会,便开始做这些人的买卖。

    就在这个时候,驸马县令又出了一道公告:设立香山县钱庄。

    这又是一个新鲜事情,顿时引发了所有人的讨论。

    “你们听说了么?驸马爷又出新招了,这次最是新奇了!”

    “什么新奇,快说来听听!”

    “驸马爷设了个钱庄,说是把钱存到那钱庄里,不但不收保管费,而且还给你钱,就相当于是钱庄借你的钱,要给利息。存一贯钱,一年就能多给你五十文呢!”

    “什么,这是真的么?驸马爷这是怎么想的,这亏本的买卖也做?”

    “驸马爷是没钱了么?不可能吧?”

    “还有,还有,我们香山县的百姓,可以从这钱庄里面借钱,但是,这个利息绝对不高。以前马如海那借钱,借一贯钱,一年就要还两贯钱。但是驸马爷这个钱庄,借一贯钱,一年要还的利息只需要一百五十文钱而已!”

    “真得么?还有这个好事?”

    “……”

    钱庄这个,真正发展起来,还要到明末清初。不过如果追溯起来的话,唐宋就开始有了,叫做柜坊。但是这个柜坊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和后世的钱庄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了,如果只是放贷的话,华夏历史上很早就存在了。但是,在古代放贷的年利息,很多都是百分之一百,就连官府也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比如,隋唐时期,朝廷设置了一种叫“公廨本钱”的专款用于官方发放贷款,其职能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银行。公廨本钱由由各州令史经管,借出五万本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