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你白来了

    180 你白来了 (第2/3页)

义务制教育,但是不强制,以利诱之。

    此时,他借着这个机会,给朱标这个未来的皇帝科普下全民教育的好处,同时也是说给老丈人听的。要是有可能,就希望老朱同学能在他社学的政策上再进一步,就能惠及更多的大明百姓。

    毋庸置疑,朱元璋同学是重视教学的,要不然,他也不会下旨大规模推出社学。

    当时,朱元璋就曾下诏日:“自胡元入主中国,夷狄腥膻,污染华夏,学校废弛,人纪荡然。加以兵乱以来,人习斗争,鲜和礼义,今朕一统天下,复我中国先王之治,宜大振华风,以兴治教。“

    但是,张一凡认为这还不够,他的这种社学推广,也就他在位时有点用,朱棣发动靖难,就一下破坏了社学,倒退了很多。

    到了成化年间,杨继宗为嘉兴知府,大兴社学,下令“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母。”这种如果形成制度,才具有约束性。只是很可惜,这只是某个知府自己下令而已。

    此时,张一凡听到朱标提到义务教育的话题,便提醒他道:“这一块,最好朝廷必须要有补助,要不然,有的百姓家,真得是上不起学的。朝廷投入了这个钱,未来人才就会多很多,受益是无穷的。”

    朱标听了,点点头说道:“有香山县为参考,我心里有数,等回头到了京师,我会和父皇商量的。”

    听到这话,张一凡就高兴了。

    一旦他们两人达成共识,那就等于大明开国两代皇帝的制度都会保持不变。经过两代皇帝的义务教育,那大明朝将来的成就,会得到一个历史上达不到的高峰。

    随后,又听朱标在继续说道:“第二,就是要进行舆论管控,包括且不限制这些闲书、戏曲、评书之类的审核……”

    听到这里,张一凡提醒朱标道:“其实,如果大明百姓的识字率高了的话,可以办一份报纸,就是报道各类消息的纸张合集,解读最新的朝廷政策,把发生的一些事情进行点评等等,都容易让朝廷掌握舆论,不至于被他人引偏了!”

    “这个可以有!”朱标一听,很感兴趣地说道。

    张一凡看着他,继续给建议道:“这种就是宣传了,通俗一些,方便百姓理解,如果能寓教于乐,那就更好了。”

    朱标一听,立刻想到了什么,便询问张一凡道:“你是说,把你的那些大白话的说法,还有那标点符号,是这个叫法没错吧?都推广开来?”

    “是啊,最好是这样了。”张一凡听了,也是想到了什么,便对朱标说道:“对了,还有,我觉得如今这个识字教学,还是太慢了,也不够效率。你看,可不可以这样,发明一套拼音,就是注释怎么读汉字的,定一套标准出来。这么一来,学子只要先掌握这套拼音的用法,就能自己认读不认识的字了,你看怎么样?”

    “咦,你这个想法好啊!”朱标一听,顿时大喜,连忙要求道,“我觉得不错,那你搞一套出来,回头我给父皇建议?”

    张一凡一听,当即摇头道:“我没这个时间啊,除非我不当这个县令了,不派其他活给我,那我就可以搞搞看!”

    大明开国之初,其实官话都是前朝留下来的,朱元璋有关注这一块。

    你要是说,这个时候给出一套拼音,那以什么为标准?张一凡是没法做主的,还是要朱元璋来拍板。

    后世那一套拼音,绝对是不适合这个时代的。但是,拼音的思路,却是可以用的。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要想搞出一套拼音,绝对也是伤脑筋的事情。

    如此种种之下,张一凡才不会傻了把这个耗时间耗脑力的活给揽下来。

    张一凡拒绝之后,想起什么,便提议道:“隔壁阅览室那里不是有两个饱读诗书的么,回头让他们搞就成了!”

    朱标一听他提起宋濂师徒,顿时就笑了,放过了张一凡道:“那行,回头我和父皇去说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