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生子当如张一凡也

    183 生子当如张一凡也 (第2/3页)

听了,略微有些失望。他是比较赞成自己妹夫的建议,但是父皇最大,只能父皇说了算。

    暂时放开了这些心思,他又对朱元璋奏道:“父皇,一凡还说了个舆论控制的事儿,儿臣觉得也有道理……”

    当时在香山县藏书阁的闲书话题中引出的舆论控制对话,朱标都给他爹转述了起来。

    朱元璋一开始还不在意,可听到后来,表情顿时严肃起来了。

    他比朱标经历的事情要多多了,其实非常知道舆论的重要性。只不过当了皇帝之后,事情太多,舆论控制的事情,一是顾及不到,二是没有想得那么深。

    此时,听到儿子讲述的话之后,朱元璋便重新重视起这个事情来了。

    舆论控制,也就是话语权的问题,一个不好,那是会动摇王朝统治的根基,绝对不能马虎的。

    一如儿子所说,青苗法的好坏,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在朱标说完之后,朱元璋皱着眉头,缓缓地说道:“一凡说得没错,这个事情必须要重视,得抓起来才行。”

    在问了朱标,没有别的事情之后,他就让朱标去休息了。而他自己,则提笔开始写起字来。

    快要到傍晚的时候,朱元璋忽然又传旨,召方孝儒觐见。

    都快散衙了还召见,对于当今皇帝来说,那是一点都不稀奇。方孝儒接旨之后,不敢怠慢,猜测皇帝是因为香山县的事情,于是,他立刻匆匆赶去觐见。

    果然不出他所料,朱元璋召见方孝儒,确实是问有关香山县的事情。

    如同当时李善长所猜测的,朱元璋虽然相信朱标,但是,他还是要从其他人那边再次核实香山县的情况。

    方孝儒一听朱元璋的问话,便立刻用敬佩万分的表情奏道:“陛下,香山县真乃旷古未有之治政奇迹也……”

    说着,他就把他在香山县内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想,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那言语之间,哪怕都已经回到京师了,依旧是充满了震惊和振奋。

    当然了,他和朱标毕竟是两个人,虽然去了同一个地方,但是看到的,体会更深的,肯定是有所区别的。但是总体上来说,那也大差不差。

    总之,香山县的一切,真得是让他认为,是旷古未有之奇迹!

    等到方孝儒出宫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

    第二天一早的时候,朱元璋又召见了宋濂,同样问他有关香山县的事情。

    宋濂一听皇帝问这话,哪怕他都年纪一大把了,也立刻露出了激动之色,当即奏道:“陛下,老臣得此香山县一行,真不枉此生也!”

    说着,他就从他这个角度,巴拉巴拉地给朱元璋汇报了起来。言语之间,同样充满了敬佩之意。

    说到最后,他更是在朱元璋面前竖了大拇指赞道:“驸马真乃大才也!相比之下,老臣的学问,便是小道了!”

    治国治民之术,强国富民之法,这是大道!诗词歌赋,相对来说,就是小道了。

    此时,朱元璋都听得有点意外。宋濂可是元末明初三大文豪之一,他竟然如此推崇自己的女婿,该是香山县的一切,太过震惊他了吧!

    朱元璋可是记得,当初自己点驸马的时候,宋濂也在。张一凡做出了那首词,宋濂确实也是欣赏,但是远不到如今这个态度。

    看来,那个香山县,真得很好!

    想着这些,朱元璋甚至都有点向往,有种自己也亲自去一趟的冲动。

    不过,他毕竟是皇帝,轻易不好离京,这个想法也就只能想想而已。

    在宋濂退下之后,朱标又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从他这个角度,又一次了解香山县的情况。

    得到的结论,当然是没有例外,那就是一个字:好!二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

    ………………

    在朱元璋了解香山县的时间段内,京师上上下下的人,也同样是在打听香山县的情况。

    毕竟太子去香山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