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谁赞成,谁反对?

    202 谁赞成,谁反对? (第1/3页)

    就见朱元璋听得点点头说道:「你说得也是有道理的,但是,香山县的成就,也多少和我要求各地涉及香山县事务时必须听从驸马要求也有关系!」

    说到这里,他想了下又道:「过了年,香山县的三年之期就剩下不到一年了。也该是时候,让一凡整理出香山县的施政措施,哪些具有普遍性,可以在全天下推广并且行之有效,哪些就只适合香山县?或者说,是适合某些地方才可以?」

    朱标听了,便请示道:「那儿臣给一凡去封书信,让他总结下?」

    朱元璋一听,却是摇摇头说道:「不,这一次,我下旨去问,走正式流程,回头要在朝堂上讨论的。」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之后,还是带着一点感慨说道:「真是没想到,一凡竟然能在香山县折腾出这么大的成就,这是我事先根本没想到的。」

    在去香山县之前,虽然张一凡确实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华,可那毕竟只是出出主意而已,是好是坏,真不好说。

    可如今,香山县不管别人怎么诋毁,成就摆在那里,谁也无法否认。

    以后要是谁还敢说驸马年轻,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话,那就真是瞎眼了。

    此时,至于张一凡提出驿站费用的问题,暂时只能搁置,朱元璋准备等到香山县三年之期到了之后,讨论出合适的措施,到时候一起实施。

    洪武十一年,基本上就这么过去了。

    过年的时候,张一凡收到了朱棣的信,说他得了个儿子。

    对此,朱镜静便带着期待对张一凡说道:「四哥和我们结婚的时间差不多,如今他都有儿子了,看,还专门写信来要红包呢!」

    张一凡一听,当即哈哈大笑道:「没事,他要红包,给他一个大的,回头我们生他个十个八个,看他回不回得起这个礼!」

    朱镜静一听,连忙惊喜地问道:「凡哥,不用前七后八了?」

    张一凡听了,微笑着说道:「我们已经成年了,你要想生,没问题啦!」

    过了年,两个人都是十九了。就算是在后世,也是可以结婚生子的年龄,张一凡自然就没有顾虑了。

    事实上,前七后八并不绝对,还是有几率怀孕的,张一凡要这么做,也是尽人事而已,结果还真没怀孕。

    朱镜静听了大喜,连忙说道:「那就好了,我还真怕回头我们的孩子还没妹妹的孩子先出生呢!」

    洪武十一年,一如原本的历史上,又多了一个驸马,也就是梅殷,娶了宁国公主,这可是马皇后的亲女儿,朱元璋第二个女儿。

    不得不说,朱元璋还是很看重梅殷的。

    从此以后,驸马都尉就不只是张一凡一个人了,他有伴了。

    此时,张一凡从朱镜静的话中,多少听出一点埋怨之意,便笑着说道:「我这个香山县县令的任期,也就只剩下一年不到了。父皇派方孝儒过来的用意也很明显,是打算让他接任香山县县令一职的。等到年后,我估摸着他已经熟悉香山县政务,就把事情都慢慢地交给他打理,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造人了!」

    虽然他已经是想着办法给自己减负,但是,毕竟是香山县一把手,且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离不开他的指点,以至于他这几年来真得是非常忙碌。

    朱镜静听了,不由得脸红了下,然后还是点点头说道:「父皇刚来旨意,让你总结香山县的政务,应该也是这个意思,三年之期到了,我们就可以回京了!」

    虽然这里是好,自由自在的。但是,比如这过年的,就有些想京师的亲人。

    张一凡虽然是孤儿,但是他也是把柳家村当家的。一起带来的大牛、二牛,一个被他打发在水泥厂负责

    ,一个在盐田负责,如今也是老大不小了,都是想着回去结婚生子了。

    这个年一过,洪武十二年便到来了。张一凡借口要完成皇帝的旨意,理直气壮地开始把县令的公务交给方孝儒去做了。

    比如,每天看那些公文,签字等等,都让方孝儒去做了,还有巡视各坊都,各行业等等。这么一来,张一凡就轻松多了。

    ………………

    香山县码头,人潮汹涌中,有一群人从船上下来,大概二十来人,一看就不同一般。

    就见这些人中,有十五六个都是壮汉,一看就是能打的那种。另外有五六个,看气质就是走江湖的那种。不过为首那人,倒是有些气度。总之,看着就不是商人,更不是来打工的。

    本来的话,这里都有一群马车夫在抢活的。可看到这批人下船,硬是没一个人敢第一时间上去招揽生意。

    还是这些人把那群车夫招了过去,然后就说要住香山县最好的客栈。

    等到了客栈之后,服侍他们的伙计被拦住,其中一人说道:「我们李爷要问话,好好回答便有赏,敢不如实回答的,小心耳刮子!」

    伙计有些怕,连忙毕恭毕敬地伺候。

    于是,就听到这为首的李爷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