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刘彻要搞事了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刘彻要搞事了 (第1/3页)

    只需拿出一笔购买耕牛、种子和农具的钱粮,即可在千里之外的朔方郡,‘认领’一大片属于自己的良田,并在今后的三五十年内,每年收获一大笔钱粮……

    杨川的这一套玩法,让汉帝国的狗大户们一脸懵逼。

    嗯,就是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

    尤其是桑弘羊等‘聪明人’,更是越想越不对劲,咋看杨川,都觉得这位新晋的‘长宁侯’是一个大骗子?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

    “不让咱们派人过去,田地上种了什么庄稼、收获多少粮食,还不是由着他杨川自己的一张嘴?”

    “田地有三六九等,谁知道自己认领的那块田地是什么样子?”

    “是啊,这分明就、不太靠谱呢……”

    “……”

    对于众人的质疑和议论,杨川只是喝酒、微笑,并未多说一句话。

    看来,这种在后世十分流行的‘噶韭菜’办法,在眼下的汉帝国太过超前,大家还不曾习惯呢。

    不过,也没事,反正这一步棋也不过是他随手释放的一枚烟幕弹,至于如何在朔方郡屯田,他根本就没指望这些汉帝国的狗大户。

    “长宁侯,某家可以认领多少亩田地?”终于,座下有人站起身来,拱手问道。

    却是张骞眼看事情陷入僵局,主动站出来给杨川‘撑面子’。

    杨川微微点头,温言笑道:“博望侯可认领上等良田三千亩,只要不遭灾情,一亩良田可收获麦子三百多斤,除去一部分耕作成本,每亩每年可获得两百斤左右的麦子;这三千亩良田,可得麦子三千石以上。

    博望侯,可要认领?”

    张骞拱手道:“愿意认领。”

    杨川也拱拱手,以示感谢,回头给张安世吩咐一声:“博望侯张骞愿意认领三千亩良田,你给填写一张五十年的地契吧。”

    张安世口中道一声‘是’,从一叠十分考究的宣纸中间抽出一张,上面填了‘博望侯张骞、三千亩甲等良田’,便恭恭敬敬的递了过去。

    众人纷纷侧目,才发现竟然是一张‘制式地契’,上面不仅有大农令的印鉴,还有长宁侯杨川的印鉴;让大家暗自吃惊的,却还是那一方大汉皇帝印玺……

    ‘果然是皇帝的意思!’

    ‘果然是皇帝的心头肉,都这么不讲规矩,提前在地契上加盖皇帝印玺了?’

    要知道,汉帝国的办事流程可从来都是先有契约文书,经过一层审核,加盖一枚相关的印鉴,哪有这般先盖印玺再签押的做法!

    众人看向杨川的眼神都不对劲了。

    尤其是一些喜欢弹劾文武大臣的御史、侍御史,更是面面相觑,已然在心中盘算着,下一场大朝会,狠狠的弹劾一下长宁侯杨川。

    当然,更多的人则开始暗自盘算……

    对于大家的心思,杨川心知肚明,他笑眯眯的问道:“还有没有人愿意认领?如果大家觉得实在不愿意,那就到此为止吧……”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本侯愿意认领。”

    “某家愿意认领。”

    “我愿意认领……”

    一时间,便有三五十人开口,主动要求‘认领’一块根本就看不见的土地,却无非是存了‘给皇帝面子’的心思;至于说自己的田地上能收获多少钱粮,其实谁的心里头没底儿,权当是砸了水漂罢了。

    杨川小手一挥:“好,让大家签订契约文书吧……”

    ……

    一个下午,便如此闹哄哄的过去了。

    几乎所有人,都签订了一份‘制式地契’,零零总总的,也就两百多人吧,拿出来的第一笔钱粮,也不过两三百万钱。

    距离杨川‘百万金’的目标,还很遥远,差不多也就是一场毛毛雨罢了。

    傍晚时分,送走长安城的那些狗大户,杨川直接在马扎子上躺平了:“呼,累死本侯了。”

    一声轻笑声中,大长门崔九像鬼魂一样悄然出现,笑骂一句:“骗人钱财,你还知道累?”

    杨川累的连眼睛都不想睁,有气无力的说道:“什么叫骗人钱财?我这是给他们寻了一条生财之道好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