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谈一笔生意,谋三家狗大户

    第二百八十六章 谈一笔生意,谋三家狗大户 (第2/3页)

好提前有所准备。”

    杨川将几卷羊皮地图塞给阿铁,笑道:“不过,既然你回来了,烧制瓷器的生意也不能耽搁……”

    ……

    二十几日后,杨川召见了郭解。

    这位关中游侠儿一身布衣,脚穿一双破损严重的草鞋,上面沾满了泥巴、草屑等,就跟那些屯田的农夫没什么两样。

    唯一的区别,便是郭解的眼睛很亮,很清澈,浑身上下散发着一丝微不可查的宁静。

    “郭解见过长宁侯。”郭解躬身施礼。

    杨川瞅着农夫模样的郭解,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郭大侠看上去精气神不错,给你的那块田地,都种植了一些什么庄稼?”

    郭解道:“种了一千多亩麦子,三百多亩大豆,一百多亩瓜果菜蔬,剩下的,都种上了棉花。”

    杨川微微点头。

    汉帝国对农夫种植什么,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关中和六郡之地,谷子、糜子、麦子、豆子和桑麻等,都有详细比例,这两年,在杨川的‘搅局’下,刘彻终于让大农令修改了相关法令,不过,相对来说还是很严苛的,要是种植比例超过朝廷规定太多,农夫说不定还要被抓起来坐牢。

    但是,在朔方郡,杨川却顶着大农令桑弘羊的压力,只是大致划分了一下比例,对屯田的军户、农夫并不会太过限制。

    “屯田过程中,若有什么困难,你尽管开口,”杨川想了想,突然问道:“你手下那些人,如今留在朔方种田的还有多少人?”

    郭解微微一愣,脸色略显黯然,道:“很多人受不了屯田的罪,认为累死累活的种田,收获实在太低,还不如去当游侠儿,如今,差不多走掉了一半;

    剩下的七八百人,估计还会走掉二三百,终究能留下来的,估计不过五百人。”

    他苦笑一声,问道:“长宁侯问及此事,可有事?”

    杨川点点头,道:“春耕一茬,开荒一百二十万亩,虽然组建了百十个屯田队伍,却终究还是人手严重不足,郭解,今日召你前来,是想跟你做一笔买卖。”

    郭解脸上露出一抹恍然之色,道:“长宁侯想要再收购一批人牲口?”

    杨川点头,目光炯炯的瞅着郭解。

    郭解沉吟几声,略微有些迟疑的说道:“贩卖人牲口的生意,我已经放弃不做了,而且……长宁侯,如今人牲口的生意,主要有三位贵人在做,要不,我帮你贩卖一些过来?”

    杨川叹一口气,道:“我知道,眼下人牲口生意做的最大的,无非就是丞相公孙弘,堂邑侯陈须和其弟隆虑侯陈蟜,还有一个便是刘陵,他们靠着一门生意,挣下不计其数的钱粮,如今可都是财大气粗,不好谈生意呢。”

    郭解苦笑道:“昔日,我郭解与这三家都曾做过买卖,也曾是他们三家的座上宾,自从我萌生退意后,他们三家很快便与我断了关系,另外扶植了几位关中游侠。”

    杨川笑道:“可曾后悔?”

    郭解摇头:“不悔,最近在自家的农庄上干一些农活儿,与老弟兄们吃肉饮酒,偶尔出去打打猎什么的,郭解觉得很惬意呢。”

    杨川伸出一根大拇指,给这位曾经的‘猎奴团团长’点了一个纯手工的赞,笑道:“这就对了,男儿汉大丈夫顶天立地,什么地方挣不到钱粮,非要去做那伤天害理的猎奴生意?

    郭解,本侯今日找你,便是要给你一个天大的生意,就看你能不能做起来,本侯保证,一年的收入,绝对超过十万亩良田。”

    郭解愕然问道:“长宁侯、要做猎奴团生意?”

    旋即,他意识到自己失言,赶紧抱拳笑道:“郭某失言,还望长宁侯莫怪。”

    杨川哈哈大笑,朝着门外喊一声:“那个谁,刘满,上茶。”

    很快的,刘满端着一个松木盘子走进来,身后,娜仁托娅提着两只黄铜水壶,给杨川、郭解二人分别倒了一碗茶水。

    不等杨川开口,郭解的目光,直接盯在案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