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流言止于‘不寡情薄意’

    第二百八十九章 流言止于‘不寡情薄意’ (第3/3页)

他们彼此之间没有说,也没有问,就好像从来不知此事。

    可是,在每一个少年人的心里,却早已是惊浪滔天,满满的都是‘脑补’:杨川公子是掌握了天雷之力的仙人,在山岩上挖的那些洞洞,应该都是传说中的‘阵眼’;在他们离开后,公子左手掐诀、右手捏剑,口中默念几句玄奥咒语,对着天空戳了几剑;

    然后,天上显出一团黑云,电闪雷鸣,乌云滚滚。

    几道大腿般粗细的闪电……不对,至少要水桶般粗细的紫色闪电,在杨川公子的大法力神通的牵引下,骤然射出;然后,在那片山岩、沟壑之间疯狂摩擦……

    大致便是如此吧。

    几个半大小子默默看一眼不远处、正躺在马扎子上闭目养神的杨川,满眼都是敬服、畏惧之色……

    ……

    “太守率领治下官吏前去祭奠一番,两日后,地龙翻身,就把那片山崖给震塌了?”

    几日后,消息传到长安城。

    未央宫里,刘彻正在吃烤乳猪,手上、嘴上、胡须上沾满了清亮亮的油脂,他嘿嘿笑骂一句:“怎么感觉那小子比朕还厉害?”

    “祭拜天地,祷告苍天,这种事情朕做过很多次,除了朕十七岁那年祷告求雨,倒还真落了一场透雨,其他几次感觉都不太灵,那小子祷告几句,泼洒三碗酒就成了?”

    “以朕看来,其中恐怕多有不实之词吧?”

    刘彻自顾自的谈笑,似乎对朔方郡‘地龙翻身’的事情颇有些不信,这让座下几人脸色微变,却终究还是没敢吭声。

    尤其是卫青,更是神色淡然,慢条斯理的吃肉、喝酒,看上去就比刘彻斯文多了。

    但实际上,他的心里还是略感不安。

    被皇帝如此夸赞,对于一个只有十六七岁的臣子而言,可绝非什么好事,相反的,在很多时候,他倒是希望杨川能够踏踏实实的屯田,干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那才是最为稳妥的官场之道。

    与平阳公主、卫青两口子不同,偶尔才回一趟长安城的南宫公主,却是面色如常,在张安世的侍奉下,吃了好几块肉,还喝了两大杯酒,笑道:“这天下奇人异事,本宫听过很不少,像什么点石成金、搬山倒海、长生不老什么的,都偏于虚诞,听听也就是了。

    杨川我儿估计也是适逢其会,刚好就在地龙翻身的前几日去过广牧、沃野,这朝野上下,便有一些心怀鬼胎的人,假借此事,给他造谣,好让你这个大汉皇帝有所猜忌,真正是可笑至极;

    刘彘,你不会是信了吧?”

    刘彻哈哈大笑:“二姐,长安城里有人说,杨川那小子虽然是我大姐平阳公主的义子,实则,南宫公主更会护犊子,都差不多成二姐的亲生儿子了。”

    南宫公主笑了笑,仰着脸,两只空洞眼眶似乎略微有些‘失神’,叹道:“同病相怜罢了。”

    “你二姐在匈奴人的帐篷里遭了二十年的罪,最后,一双眼睛还被伊稚斜那畜生用滚烫的羊油滴瞎,要不是想拿我母子当成牵制你刘彘的底牌,恐怕早就尸骨无存了。”

    “杨川也一样,他在羌人、匈奴人当奴隶时,遭过多少罪,受了多少苦,长安城的人知道个屁!”

    “刘彘,二姐眼睛瞎了,可是,这一颗心没瞎,亮堂得很。”

    “别人看到的,是杨川我儿攀附权贵,依靠着大姐平阳公主一家人发迹,少年得志,十六岁封侯,官阶也是一年三迁,如今小小年纪已然成为一郡太守,前途不可限量。”

    “可是大姐,刘彘,你们应该心知肚明,无论是杨川在农耕稼穑之功还是军功,封一个关内侯,恐怕都不够吧?别人不敢说,你二姐可敢说,你刘彻啊,就是一个啬皮!”

    “还有你大姐平阳公主,也是个啬皮,白白受了杨川的那么多好处,却从来都不会当成自己的亲生骨肉去护持,要我说,你二人,还真是咱老刘家的嫡亲血脉,这一份薄情寡义还真是淋漓尽致呢。”

    南宫公主语气平淡,神色宁静,一头苍苍白发纹丝不动。

    刘彻、平阳公主等人,却默然不语,脸上现出一丝惭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