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三枚钱币

    第三百四十八章 三枚钱币 (第2/3页)

令,你若不给他们休沐和三倍的工钱,那些人便会心生埋怨,恨不能将你杨氏祖宗十八代翻出来晒太阳。”

    吃过早饭,杨川正在给刘满、织娘、张安世、霍光几人讲授‘噶韭菜的N种方法以及实战应用’,‘旁听生’司马迁忍不住提醒杨川,对百姓人可以好,但不能太惯着,否则,那些人迟早会让你伤心。

    杨川转头,瞅着红脸汉子司马迁,心下颇多感慨。

    这个司马迁啊,在没有被刘彻割掉蛋蛋以前,其实也就是一个优等生罢了。

    这一番关于人心的论述,从理论上来说没什么问题,甚至,站在一个长达两千年的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动不动让汉帝国分崩离析的,只有两个原因——

    民生与民心。

    纵观历代王朝的变迁,杨川早已发现,后世所谓的‘三百年定律’从根子上便是一个伪命题。

    你特娘的把百姓人当牲口、当奴隶使唤,却还不给他们必要的归宿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让他们动不动饿得去吃屎,还不让百姓人推翻那些狗屁王朝?

    至于说什么三百年定律,不过是砖家叫兽们的说法罢了。

    若是每一位皇帝和他属下的臣子,都曾经历过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都能在百姓人身上付出哪怕一点点善意,他们的王朝还会两三百年就分崩离析?

    不会。

    杨川想了想,很认真的告诉司马迁,他杨川之所以让庄子上的部曲、仆役、厨娘、军户等吃一口热乎饭,并能积攒下一些钱粮,无非是想告诉那些人,经过一番摸爬滚打,他们终有一日,也会拥有一块自己的田地和一间自己的厨房。

    “司马迁,这不是妇人之仁,相反的,这是一种很大气、很豪迈的大汉男儿气概。”

    杨川难得一见的给自己的学生以外的人讲道理,所以,司马迁、东方朔、以及坐在轮椅上的张汤都听得很仔细。

    “大汉男儿当自强,这话说起来容易,可是,实现起来也太难了。”

    杨川端了一碗茶,若有所思的接着说道:“眼下,不,就在你们身边,有这样两个人,从卑鄙的奴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把血泪的,封了侯,拜了将,你们觉得这正常吗?”

    “对,说的便是大将军卫青与我杨川二人。”

    “你们只能看到我二人今日之光鲜,可是,你们可曾想过,卫青与我杨川这般的人物,若是身在权贵之家、名门望族,干干丹丹便能封侯拜相。”

    “司马迁,你是编写历史书的人,心胸要开阔一些,眼光要高远一些,你眼中所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起码要有点百姓人的痕迹,否则,我杨川会用屁燕子笑话你狗日的你信不信?”

    司马迁的一张大红脸登时憋得有些发紫,嘟囔着说道:“你如今是长宁侯,你说的好,说的对……”

    吗的,这日子没法过了。

    昔日瘦猴似的杨川还是个奴隶,他司马迁一个秩比六百石的军侯大人,便可随手捏拿、处置之;不料,这才过来几年?

    如今人家已然是大汉列侯,封地食邑甚至都超过当初开国功臣萧何、陈平、韩信、樊哙等猛人,便是丞相公孙弘见了这少年,也不得不相让二三分。

    眼瞅着红脸司马迁一脸沮丧的样子,杨川好一阵暗爽,忍不住又补了两刀:“司马迁,不是本侯看不起你,委实是眼下的你,还真不适合写历史书。”

    “你之前写的一些手稿本侯也看过,就是关于三皇五帝的那一段。”

    “本侯且问你一句,你对三皇五帝的记载十分详尽,乍看之下,丝毫没有漏洞,文笔也极好,不愧是史官之家的正宗传承。”

    “可是,你写的黄帝、炎帝、尧、舜、禹这些人物,时隔动辄千年、三千年,你怎能知晓他们的那些生活细节?你狗日的在写是吧?”

    司马迁生气了。

    他憋了几个呼吸后,嚷嚷道:“长宁侯,关于三皇五帝的史料记载,都有历代史官的传承和文献,你怎能如此……嗯,怎能如此胡说八道!”

    杨川哈哈大笑:“本侯是个厨子,对于历史一知半解,不过,有一句话奉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