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看看他的胃口和牙板如何

    第三百六十八章 看看他的胃口和牙板如何 (第2/3页)

提过一句,想要让天下的富户都搬到长安城周边来,杨川可能便是揣摩朕的意思……”

    公孙弘抢先一步说道:“揣摩圣意,便说明他不是什么良臣。”

    刘彻点头,有些无奈的说道:“公孙丞相,有什么话,你就直截了当的说出来吧。”

    公孙弘淡淡道:“陛下,如杨川这般奸佞小人,便须罢官夺爵,就算因为他是大将军卫青的义子,又是平阳侯曹襄、冠军侯霍去病的生死兄弟,且还是太子刘据的老师,太子太傅,不能给他定罪,但也须对他的言行举止规范一二,免得到时候一发而不可收拾。”

    老贼的言辞甚是平淡,但因为说话的角度刁钻,竟让刘彻不自禁的踌躇、沉吟几声。

    尤其当他听到大将军卫青、平阳侯曹襄、冠军侯霍去病和太子刘据等‘关键词’时,刘彻的眉头微不可查的皱了一皱,淡然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丞相,杨川如今正在筹集钱粮,要不、再等等看?”

    公孙弘躬身施礼:“陛下圣明。”

    言毕,老贼告罪一声,转身便走,竟是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其背影看上去端端正正,腰杆子挺得笔直,就十分的雅正、端方而正派。

    刘彻望着公孙弘的背影,脸色渐渐变得阴沉下来:“崔九,你亲自去看看,杨川到底想干什么……”

    ……

    杨川的确要搞事了。

    等到公孙弘反应过来时,已经迟了。

    大农令的悬赏文告刚贴出去不久,便来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年纪都不大,很多人连姓氏都没有,叫什么阿酒、阿木、阿铁、阿土、阿菜、阿刚,一个个黑不溜秋的,头发乱糟糟的,一看就出身不好。

    这些少年人看上去不起眼,偏生一个比一个有钱。

    他们明确表示,为了给乡亲们寻一条活路,他们卖掉所有的田地、屋舍等,东拼西凑一笔‘保证金’,只希望能在大农令手里揽一些活儿。

    干苦力的,不但不提前要工钱、饭钱,反而要上缴一大笔金子,简直就匪夷所思。

    只能说,这些家伙为了揽活儿,还真是豁出去了。

    所以,当大农令属官吏员将此情形禀告给杨川时,杨川只是随口说一句:“既然如此,今后咱大农令的所有工程都收保证金。”

    修筑‘茂陵城’的活儿,被一群泥腿子全揽走了。

    而且,这些人明确表示,愿意接受‘大汉债币’的工钱支付方式,但希望将工钱结算得略微高一些。

    杨川一锤定音:“这是第一批支持朝廷债币的人,故而,将他们的工钱结算再提高一成。”

    为了表示大农令的重视与诚信,杨川还责令大农令属官去‘南宫钱庄’提钱,一次搬来二十车‘大汉债币’,给那帮泥腿子提钱支付了大半年的工钱。

    眼看着那些泥腿子欢天喜地的搬走一箱箱‘大汉债币’,大农令衙门里,几乎所有人都有些懵逼。

    刘满、织娘、张安世等人知晓,那帮跑来揽活儿的‘泥腿子’,可不就是曾经在杨川庄子上那帮少年孤儿么?看看,老师都难到什么地步了,竟然开始让自己人冒充揽活儿的来‘刷单’了。

    张汤、司马迁几人也认识阿酒、阿木那帮少年人,心里也差不多一样,都觉得杨川这是实在没法子了,还真的开始坑蒙拐骗了。

    唯有东方朔,他却另有看法。

    “长宁侯,伱让那些少年人来揽活儿,是真心实意的给他们一条活路,还是让他们来当托儿的?”

    东方朔迳直来到后堂,开门见山的问道。

    杨川正在伏案疾书,忙得不可开交,头都没抬的问道:“有什么问题?”

    东方朔正色道:“若只是让他们来当托儿,好坑蒙其他狗大户,你这是一个昏招,一旦被其他人识破,恐怕会招惹一场不大不小的麻烦。”

    杨川随口问一句:“若不是呢?”

    东方朔目光闪动,淡淡道:“若是长宁侯愿意给他们一条活路,通过包揽朝廷大农令的活儿,应该可以挣到大钱,从此以后,他们这一批人,将会是大汉百十年来第一批通过辛勤劳作而成为狗大户的人。”

    “所以,长宁侯,我东方朔希望你不是在开玩笑。”

    杨川在一张桑皮纸上写写画画,温言笑道:“那咱就不开玩笑。”

    “东方先生,有些事情看破了,可别说破,要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