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好吃不过饺子

    第三百八十二章 好吃不过饺子 (第3/3页)

懵逼,呆呆的望着刘彻:“父皇,到底怎么回事啊?前几日还要杀要打的,怎么突然间却又要封她为淮南王?

    而且,这女子当诸侯王,咱大汉可没有先例啊。”

    刘彻夹了一枚饺子,小心翼翼的咬开,却是猪肉萝卜馅儿,里面剁了一些农葱、芫荽,蘸上蒜泥醋水,味道美极了……

    ……

    刘彻赦免了刘陵,并有意封其为新一任淮南王,这一消息,杨川当晚就收到了。

    虽然说刘彻此举,都在杨川的意料之中。

    不过,当听到这一消息时,他还是愣了好几个呼吸,打心眼里觉得刘彻还真是一个天生的皇帝,这一手‘四两拨千斤’玩得太溜了。

    淮南王刘安谋逆造反,如今正被卫青的几万大军追着往死里打,据说溃不成军,被剿灭只是迟早之事;在这个时候,刘彻突然敕封刘陵为淮南王,虽然从法理和高祖遗嘱来看,属于离经叛道之举。

    然而。

    这样一来,刘安便成了贼寇一般的存在,在汉帝国没有了法理上的优势。

    同时,刘彻将一名小妇人敕封为淮南王,分明就是存心给刘安以及那些个老刘家的诸侯王添堵,并释放一个十分可怕的信号——

    推恩令,不仅是对诸侯王的儿子适用,同样的,对他们的女儿也适用……

    “一箭双雕,一石二鸟,这才是谋事的基本手段,”杨川嘿然而笑,随手将密信在火上焚烧掉,转头看向张安世,“安世,年关的饺子宴开席了,你有什么想法?”

    密室之中,只有杨川、张安世二人,灯盏明灭下,张安世的脸上比杨川更加天真无邪、人畜无害,唇红齿白的,好看得很。

    这哈怂思索几个呼吸,拱手道:“老师,学生有两个不解之处。”

    杨川温言笑道:“讲。”

    张安世有些困惑的说道:“第一个不解之处,便是咱们明明占据上风,这一次定能让公孙弘吃一个大亏,可老师却主动撤离,甚至,还假借生病离开了长安城。

    第二个不解之处,是老师铸造出一大批大汉债币,一股脑儿的洒出去之后,却不见下一步的行动,让那些钱币的处境甚为尴尬,你说算钱吧,可有不能在市面上流通,不算钱吧,它却实实在在的可以在南宫钱庄兑换出金子、五铢币和粮食等……”

    杨川伸手揉一揉张安世的脑袋,十分欣慰的笑道:“你的两个困惑之处很有意思。”

    顿了一顿,他接着说道:“之所以在占据上风的时候撤离长安城,是因为,我突然想通一件事情,那便是一旦公孙弘倒灶,皇帝想要对付的下一个人,便会是儿宽、董仲舒等朝堂老臣;等到那些老贼都被踏平,便轮到我这个大农令了。”

    “安世你记住,朝堂纷争,表面看上去一帆风顺的时候,说不定你已经是在走下坡路。”

    “当一个皇帝强势的时候,他最喜欢干的便是让一群臣子互相斗,他当那个裁判,而且,因为他有足够的力量踏平所有人,故而,这种斗争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皇帝认为再没什么人可以威胁到江山社稷和皇帝权威才会罢手。”

    “咱们退一步,表面看来是输了一场。”

    “实际上,咱们这一退,却把皇帝给推到了前面,让他不得不直接面对丞相公孙弘,所以,这才有了敕封刘陵一事。”

    听着杨川娓娓而谈,张安世的眼睛越来越亮,在灯盏光亮下,都开始有些熠熠生辉了。

    “也就是说,咱们的这一退,间接的救了刘陵一命,”张安世沉吟着说道:“然后,皇帝封她为淮南王,却又不让她回封地,而是死死的禁锢在长安城里,就帮着他去缠斗公孙弘?”

    杨川微微点头,笑道:“刘陵要对付的不仅是公孙弘,而且,还有咱们这些人。”

    “从高皇帝开始,老刘家的人最为忌惮的才不是什么刘姓诸侯王,反正你不姓刘,就绝对不能称王,这等若是堵死了其他人的路。”

    “他们啊,最忌惮的是外戚。”

    “虽然在很多时候,像咱们这样的外戚往往是皇帝最大的帮手,但说不定,一转眼,却又会成为最大的威胁……”

    第五卷接近尾声,因为涉及朝堂纷争比较多,难写不讨好,爽点不足。好在就要开始下一卷内容了,厨子暗暗松了一口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