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又要请客吃饭了

    第三百八十七章 又要请客吃饭了 (第1/3页)

    春天的时候,冰雪融化,种子发芽,牛羊牲口们就容易躁动不安,甚至,就连天空飞过的几只傻雕似乎也夹着腿,一瘸一拐的飞来飞去,寻找它们自己的快乐生活。

    人也一样。

    开春了,很多筹谋多日的事情都该开工了。

    皇帝的旨意尚未下来,杨川却早早的开始给北军、羽林军和北方边境的戍边部队调集粮秣兵械。

    元朔五年,汉帝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却还是那一场兵荒马乱背景下的大旱灾,造成好几个州郡的粮食大幅减产。

    故而,板着指头扒拉来扒拉去,杨川最终还是为粮食问题而犯愁。

    如果按照刘彻的战略意图来筹备粮草,同时在云中、定襄、朔方等北线州郡和西北方向的陇西郡同时开战,粗略计算,光是北军、羽林军两支精锐所需粮草,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杨川知道,接下来的这一仗意义重大,刘彻绝对不容许任何人有任何闪失……

    “粮食。”

    “战马。”

    “对了,还有精铁……”

    杨川‘抱病在身’,同时还要筹备一个月后的大婚,于是,也乐得清闲,干脆把自家的庄子当成了大农令衙门,传出一道道命令。

    “长宁侯,大汉的粮食其实不缺,问题是朝廷缺钱,根本就买不起。”

    这一日,眼看着杨川在一张羊皮纸上圈圈画画、念念有词,让粮食都愁的不行的杨川,司马迁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而且,眼下还有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那便是兵源。”

    杨川抬头,皱眉问道:“兵源也出现问题了?”

    要知道,汉帝国的军事行动这才开始没几年,人口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所以,他还没有将其考虑进去。

    司马迁迟疑一两个呼吸,道:“眼下还没有出现问题,但是长宁侯,不出一两年,兵源将成为另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杨川微微点头。

    对于司马迁的话,他还是比较重视的,毕竟人家世代史官,无论是手头掌握的大量图书典籍还是对历史走向的判断,比一般世族子弟要强上很多。

    “你的意思是说,这一仗打下来,人口便会出现锐减?”杨川问道。

    “不是这一仗打下来人口会锐减,而是如今已经开始锐减,”司马迁似乎有些顾虑的左右看一眼,没有发现其他人在场,这才继续说道:“我父亲最近撰写一篇文章,就是关于大汉人口、田亩、赋税和粮食的,其中有一条值得警惕,那便是如今咱大汉的田亩不断增长,赋税在加重,每年朝廷征缴上来的钱粮却在逐年递减……”

    杨川一下子就明白了。

    司马迁说的甚为隐晦,多少有些闪烁其词,但实际上却直切要害——

    田地在增长,税赋在加重,朝廷每年的收入却在减少。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土地兼并在加速,隐形人口在增加,各地豪强势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形成。

    这一点,杨川自己便深有体会。

    你想想啊,他一个大汉列侯,若从法理上来讲,自己名下田亩不能超过百倾,仆役不能超过二十四人,名下房产不能超过七栋,牛羊牲口等不能超过万头。

    可事实上怎么样呢?

    不算他与曹襄私底下的那些个生意,光是在他名下的田产便超过三百倾,部曲、杂役、仆妇等零零总总算下来,差不多都有三千多人了。

    而且,这还不包括他这几年不动声色洒出去的几百名‘厨师长’,以及他秘密养在朔方郡的三千匈奴少年兵、六百长宁孤儿。

    对了,还有远在北海一带的鹿鼎城,如今人口超过二十万,牛羊牲口具体数字都无法统计,光是他的‘北海之国’的夏季草场和窝冬草场,便足足有方圆两千里……

    “很多农户、军户遇到大灾之年,为了活命,往往会卖儿卖女,到了最后,便只能连土地也卖掉,成为大户人家的奴仆。”

    “这是造成人口锐减的根本原因之一。”

    “此外……”

    司马迁再一次有些迟疑,却终于还是说道:“此外,各地官吏巧立名目,横征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