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上汤娃娃菜

    第四百零六章 上汤娃娃菜 (第1/3页)

    霍去病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问一句:“杨川,你就一次把话说清楚,再这样说一句吞两句的,小心我打出你屎尿来!”

    杨川只好给这憨货解释了几句。

    然后,霍去病恍然大悟,乐得像个孩子,一拳便将杨川打出去七八尺,直接摔了一个狗吃屎:“哈哈哈,杨川,你就是个哈怂!”

    杨川慢吞吞的从地上爬起来,看着烂成一滩木头渣子的马扎子,笑骂:“伱就是寻个机会打我一拳是吧?”

    霍去病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杨川的脸色却渐渐阴冷下来,让霍光摊开一张八尺大宣,捏着一根狼毫小笔,开始在上面圈点起来。

    这一次,他要给陇西李氏做一道软菜。

    面对这样一个发育了几百年的庞然大物,杨川始终有点无处下口的无力感,这让他的很多计划都搁置着,就很是难受。

    既然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

    厨子嘛,最拿手的往往并不是那些硬菜,相反的,真正能够显露一名厨子手艺的,反而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软菜,就譬如像什么水煮白菜心儿、凉拌萝卜丝、白水炖猪肉、清蒸豆腐什么的,好吃,好做,即便是一些家庭主妇都能做出来。

    可是。

    这些所谓的‘软菜’,你想要做到最好,做到色香味绝佳,便很不容易。

    就比如杨川给陇西李氏准备的这道‘上汤娃娃菜’,就很考验一名厨子的功夫、耐心和悟性。

    上汤娃娃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若以在后世两千年的所谓‘八大菜系’来划分,应该属于粤菜系。

    这一道菜的主要食材是娃娃菜,主要烹饪工艺是煮,而后以浓汤调制而成,成品香浓、味鲜、口感浓郁,可算是一道老少咸宜、清而不淡、雅而不浊的名菜,也是杨川当年的拿手好菜之一。

    ‘上汤娃娃菜’的烹制手法极简单,无非是将娃娃菜洗净后从中间剖开,用斜刀劈成四段备用,蒜头切成片,皮蛋切成粒状。

    然后,便是给娃娃菜焯水后备用。

    然后,锅里加精制油,蒜片和皮蛋爆香,加水和鸡汤,再将青红椒丝放入锅里稍煮片刻。

    等到锅底浓汤发出异香,即可加入娃娃菜,略加炖煮后捞出,将汁水淋在娃娃菜上即可……

    在杨川眼里,陇西郡无疑便是汉帝国不可多得一颗娃娃菜,表面看来,无非就是一颗常人眼中的‘白菜心儿’,并没有多少营养价值,无论炖煮煎炒烧烤什么的烹饪手法,总是很难做出新意。

    可是,在一名合格的厨子看来,这天下啊,本就没有什么好的食材、坏的食材,只要不是那种腐烂变质的食材,一般来说,都能想办法将其烹调成饭食。

    故而,这一颗娃娃菜,杨川都不用焯水,便能直接烹制。

    难就难在那一锅浓汤如何煎熬。

    思之再三,杨川传令下去,让人开始悄咪咪的铸造钱币:大汉债币。

    因为有南宫钱庄的存在,所以,杨川便能放开手脚的私铸钱币,让这种金灿灿、明晃晃、比大汉五铢钱漂亮几千倍的钱币在汉帝国迅速流通起来,目前已然成为百姓人最为认可的‘钱币’。

    谁也不知道这种钱币里到底有没有金子。

    众所周知,只要有朝廷的背书,就算是一张废纸都可以作为钱币来流通,更何况这种看上去金光闪闪的钱币,弹一指头,能发出一声悠长而清脆的嗡鸣,就更是令人爱不释手。

    “给陇西郡所有属官吏员涨俸禄。”

    “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三倍。”

    “今后每一个月,每一年,都要增长,另外,将属官吏员的考评方式略加改变,减少一些德行、民声、上官举荐和身份背景的加分项,增加一些新垦荒地、亩产增收、人丁增长、城池修葺、修桥补路等内容,每一项都要定下一个硬杠杠,是他们必须要做到的,做不到就让滚蛋。”

    “至于那些超额完成的,太守府单列一笔钱粮,对那些成绩特别突出者要奖励。”

    “每一个月,每一个季度,每一年年底,都要进行一次全面考核。”

    “成绩不达标者,给三次机会,若真的完不成任务,不仅要削职为民,还要追究其失职失责的责任。”

    “对于优异者,重奖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