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祸水、演技与尺子

    第四百零九章 祸水、演技与尺子 (第1/3页)

    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杨川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两百多陇西郡狗大户差点都要气炸了肝肺,一个个看向其背影的目光,似乎都能杀人了。

    然而,当那些健卒们打开木箱,露出里面金灿灿的钱币和白生生的羊脂玉雕件时,这些人都傻眼了。

    相比之下,他们送出去的那些玩意儿,如今就堆在杨川曾经坐过的马扎子旁边,灰不拉几的,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简直没法比啊。

    而且,这还是人家杨川两个月的零花钱?

    简直就!

    这分明就是欺负人好吧?

    汉帝国的有钱人会玩得很,像什么青铜器,金器,玉石雕件,琉璃器,陶器,直至后来的‘杨氏瓷器’,都是狗大户们最喜爱的物件儿,每一个有点‘品味’和身份的狗大户家里,多多少少自会收藏一些。

    当然,这些所谓的‘阿堵物’,用杨川的话说,也就是一些身外之物罢了。

    真正属于让人玩物丧志的,其实还包括小妇人、书童、男朋友。

    等等,不一而足。

    总而言之。

    大家都很会玩物丧志,但这些陇西郡的狗大户们,包括那些根深蒂固的李氏家族的族老、家长们,在杨川面前,却是逊色不少。

    毕竟,人家的背景和爵位就搁在那里……

    ……

    当晚的酒宴上,杨川与董仲舒谈笑风生,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各地的风土人情,朝堂烂事,那叫一个熟稔与惬意。

    董仲舒满面红光,侃侃而谈,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时不时的还要感慨几句,说自己若能常年累月的在长宁侯家里蹭饭就好了。

    读书人的不要脸,在董仲舒身上也算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不仅惹得杨川哈哈大笑,让同席而坐的陇西狗大户们也是摇头苦笑不已。

    想要给杨川送礼,拉拢腐蚀这位年轻的长宁侯。

    不料,人家随手送回来的几十箱子金币和羊脂玉雕件,就算用脚指头去计算,也比他们送出去的珍贵好几倍。

    想让大读书人董仲舒在学问上镇压之。

    看来,也没什么把握,听听人家杨川与董仲舒之间的对话,一会儿天文,一会儿地理,一会儿五行八卦,一会儿又是农桑稼穑、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诸位老先生根本就跟不上人家二人的节奏……

    总之,这一顿饭,就吃得很是难受和憋屈。

    这个眉清目秀的长宁侯,简直就是一妖孽,第一次见面,就让这些老李家的话事人们觉得无所适从,还真是想不出该如何应对。

    杨川居中而坐,将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心中冷笑不已。

    老李家经营陇西郡几百年,多出大读书人,多出名将,多出良家子,占有一半以上的良田、人丁、矿山、沼泽和山林,这些只是表象而已。

    他们最大的底牌,其实并非这些。

    而是羌人和氐人。

    甚至,还有匈奴人的影子。

    汉帝国的名门世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每一个狗大户的背后,都有一个或一堆连朝廷都会忌惮的敌人,就譬如陇西李氏的背后,是羌人、氐人、匈奴人;河北袁氏的背后,是匈奴、东胡;齐鲁公孙氏背后,是东越、鲜卑、朝鲜……

    差不多便是如此吧。

    用杨川的话说,无非就是养寇自重罢了。

    汉帝国立国近百年,表面上繁荣昌盛,无论文治还是武功,似乎都很牛逼,尤其是在刘彻当上皇帝的这些年来,整座天下被镇压的服服帖帖,一片太平盛世的模样,就连朝堂老贼都会产生某种错觉,以为皇帝的话就是圣旨,朝廷政令就是铁律,所谓的三公九卿就是个人物。

    实际上,这都是表象。

    皇命不出长安城,朝廷政令不出三辅之地,这才是汉帝国的真相。

    想想一两百年后的三国战乱就能知道,汉帝国的皇帝,在很大程度上不过一个‘天下共主’而已,大一统的汉帝国,在眼下来说,还是一盘散沙。

    也就是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已然初现端倪。

    这口锅,只能由汉高祖刘邦来背。

    那老小子出身低微,泗水亭长,搁在后世两千年也就某派出的所长,陡然之间得了天下,当了皇帝,一拍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