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最毒厨子心

    第四百二十三章 最毒厨子心 (第1/3页)

    基建营的进度极快,扳着指头计算,约莫还有两个月时间,即可贯通一条陇西郡到打柴沟的‘大汉驰道’。

    因为沿途的羌人、氐人和匈奴人部落,被杨川彻底清扫几遍,基本上变成了无人区,自然便少了诸多麻烦。

    最大的麻烦,却终究还是打柴沟的经营和发展。

    挖矿、伐木、驯化羌人矿工是头等大事,同时,对这一带将近二十万亩土地的耕作,也是一件大事。

    抢来的牛羊牲口马匹,迟早会有吃完的时候,到了那个时节,再考虑几万人的口粮问题,就太过儿戏了。

    杨川亲自带人勘探地形地势,在地图上圈出能够快速耕作的十几万亩土地,留下一半作为屯田,由那两千少年兵和基建营的人耕作,剩下的一半,则一股脑儿的分给了羌人矿工,并同时给他们分发了一些基本的牲口、农具和粮食种子。

    羌人部落里,老弱妇孺不适合挖矿,但从事一些基本的农田耕作却没有任何问题,这也就是农耕族群与游牧族群的最大差别——

    农耕稼穑,可以让所有人都能参与进去,从而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家族、家庭,在没有朝廷压榨和异族入侵的压力下,能够源源不断的产出粮食、菜蔬和鸡鸭鱼鹅肉禽蛋类,以及源源不断的猪狗牛羊牲口。

    相对来说,游牧部落的生存条件就很是苛刻,一场大战,一场暴风雪,一次意外伤亡,就有可能让整个部落覆灭,从此消逝在天地之间……

    这种差别,让原本同根同源的羌人,渐渐成了匈奴那般的野蛮人。

    杨川的到来,自然就是想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大漠深处,鞭长莫及,暂时只能作罢。

    可是,在打柴沟,在河西之地,却绝对能做到,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地实在太过肥沃,眼下的气候条件又是如此适合农耕,若不能将其变成大汉帝国的版图,委实有些可惜呢……

    将这一切都安顿停当,时间已经过去十几天。

    杨川略加准备,便带着三百人马悄然离开了打柴沟,他们继续装扮成匈奴贵人、大雪山使者,日夜兼程,竟是大模大样的穿过几百里匈奴人占据的地盘,一路向西而去。

    这一路之上。

    好吧,这一路之上,杨川和那三百名少年兵,不仅骗吃骗喝,充当着匈奴人崇敬至极的‘大雪山使者’,享受他们的饭食,顺带着,在临行之际,便会变着法儿的用几包剧毒之物,将一整个部落彻底毁灭。

    无论男女老幼,几乎无一幸免。

    以至于到了后来,杨川的一颗心啊,都开始麻木,变得比戈壁滩上的天降陨石还要冷,还要硬,他甚至都开始怀疑,等到这一仗打完,自己便会堕入传说中的十八层地狱中去。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毒,身后留下多少狼藉,他都顾不得回头去看,也懒得去想……

    ……

    这一日,一行人来到了胭脂山下。

    胭脂山,又称焉支山、燕支山、删丹山、大黄山、青松山、瑞兽山,后世有些地图上的地理标注,最常见的是大黄山。

    对于‘大黄山’这个狗屁不通的名字,杨川向来都不喜,打心眼里嗤之以鼻,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原因,反正,他就是觉得不如胭脂山和焉支山。

    “前面那条山脉,便是胭脂山。”

    在距离胭脂山还有几十里之地,杨川伸手抚摩着豹姐丰腴的腰身,目光闪动,开口给那些半大小子解说胭脂山:“这条山脉,属于祁连山脉的余脉,东西长七十里,南北宽四十里,山中水草丰美,可算是难得一见的好牧场,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匈奴人,也是匈奴右贤王进攻陇西、袭扰长安最为重要的一个据点。”

    “诸位且看,那一片地方,名为山丹,乃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带,祁连山、龙首山南北对峙,胭脂山耸立东南,互为犄角,遥相呼应,即便是屯兵二三十万也简单。”

    “故而,此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堪称走廊蜂腰,甘凉咽喉,想要经略整个河西走廊,打柴沟算是咱们的第一站,这胭脂山一带,便是第二站……”

    杨川端坐在马背上,随口给半大小子们讲说着,心中却也是好一阵感慨万千。

    根据原来的剧情走向,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