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中邪

    第22章 中邪 (第2/3页)

耐受不住了!常文平对这个结论佩服得五体投地。接着,二人正在一板一眼地研究这金甲天将究竟是哪路神仙,突然得报,一大股贼人仿佛神兵天降,已经在安塞牢牢地站定了脚跟。

    一开始于胜良是坚决不信的,觉得可能就是一般的流贼土匪,充其量人数多了点——往死里说,二三百、三四百号人呗,还能多到哪里去?等几天,只要调集延安府周围所有州县卫所的兵马,费点力气赶跑掉还是有把握的。直到派出侦察的亲卫气急败坏的回报:贼寇真的占了安塞县城、看旗号中规中矩,绝非一般流寇山贼——嗯,一般的山贼连衣服都是破破烂烂,这帮人居然有足够的布匹做了旗帜!有旗帜就意味着有指挥、有训练!而且,兵强马壮士气如虹的样子。因为没敢进城,具体数量不详。不过,四门外观望一圈下来,怎么也有三五千之众!

    这下于胜良可傻了眼:贼人有三五千?而且,训练有素?这哪里是山贼流寇,这分明是正规军啊!这样的规模,别说一个小小的延安府,合全陕西都司府之力也未必对付的了!

    于胜良召集了延安府一干官员和“凑巧”滞留的安塞知县常文平商议对策。一众人等七嘴八舌的分析下来:西边的庆阳府一直太平无事、东边是山西的太原府和平阳府,孟门关上平关永和关兴德关马斗关平渡关,这些关隘,即便是军队也得打上一阵,不可能毫无声息的轻易破关而入、北面的延绥镇榆林卫,前阵子倒是有大股流寇,不是已经被萧长华吴多贵们打得溃不成军了么?咦,且慢!大家面面相觑,彼此对望一下,心里便有了数……都是官场上混了不少年头的老油条,这时候还参不透个中玄机,一把年纪可就真活到狗身上去了!

    于胜良这个气啊:“好个萧秋实(萧长华的字)竟如此歹毒!祸水东引、阴纵贼人、掩败为胜、谎报军情……这,这,这是欺君大罪!老夫定要参他!”

    此言一出,府衙里顿时一片“参他”、“姓萧的太缺德”、“姓萧的是王八蛋”……的骂声不绝。

    “府尊息怒,息怒。姓萧的确实该死!不过,卑职以为,如何抵挡这股贼人乃当务之急。还请府尊明鉴。”说话的是延安府同知闫文龙。

    “如何抵挡?”愤怒的于知府几乎是吼着回应,“你们说如何抵挡?咱们全府,连各县衙役都算上,能不能凑出五百拿刀的人来?榆林萧贼那里是边塞要冲,狗贼们再能喝兵血,三五个营总是有的吧?他们都不抵挡,教于某怎么抵挡?”

    通判莫翰韬试探着问道:“府尊息怒。闫大人言之有理啊!既然榆林府不仁在先,那便休怪咱延安府不义!要不然……”说到这里,止住了话头,意味深长的望向上首的于胜良、闫文龙二人。

    闫文龙看了眼于胜良,缓缓说道:“府尊,下官以为,莫通判说得有些道理啊。数千贼寇,断非一个延安府可敌!向南是省城西安府重地,万不能失,东边嘛,出了孟门关上平关可就不是咱们陕省的事了……”

    “万万不可!”于胜良虽然有些迂腐,脑子里还是忠君报国那套——否则,凭他涉身官场三十年,尤其是被点过翰林的资历,不可能年近六旬还窝在延安府这等贫苦之地做个四品知府。黑着一张脸怒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吾等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临危一死以报君父而已!岂可学萧秋实那等昧心之举!”

    常文平一直没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