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抚局

    第一百一十六章 抚局 (第2/3页)

来,直到今天。

    中都凤阳府就不用说了,朱元璋老家,这叫龙兴之地。太祖老家,谁也不敢说不好,但鸟不拉屎的地方,圣上自己都不去,于是给起个好名字,行政级别提上去,就算完事。其地在凤凰山之阳,故得名。

    兴都承天府,知道的人不多。武宗朱厚照年纪轻轻没留下儿子就死了,本着“兄终弟及”的原则,要在近枝藩王里面选一个继承大统。最近的是兴王朱祐杬那枝,此时兴王已经死了,谥号是“献”,所以我们一般称为“兴献王*”,兴王王爵由朱厚熜袭了。于是大家迎朱厚熜北上做皇帝……然后爆发了著名的“大礼议”:一群大臣啥正事也不干,成天纠缠着非要朱厚熜认死叔叔孝宗朱祐樘当爹,这样就能算武宗朱厚照的“亲”弟弟了——圣贤书上讲的是“兄终弟及”,没说“兄终堂弟及”啊!圣贤既然不能错,那便只能是爹娘生错了,得纠正!只有认死叔叔当亲爹管婶子叫亲娘、把亲爹叫叔叔亲娘叫婶子,这才符合礼仪之邦……折腾了三年,把朱厚熜彻底惹毛了,一顿大板子下来,全消停了。朱厚熜一不做二不休,当然,也永远会有马屁精帮衬:兴藩的建藩地一定是大大的吉地啊,得重新起个高大上的名字!改啥好呢?太祖是“应”天、成祖是“顺”天,朕是按老天的意思继承……OK,就叫“承天府”了!不过,因为“大礼议”事件,朱厚熜,也就是嘉靖帝在文官中的人缘极差——别忘了,史书可都是文官们写的*!所以,捎带脚的,这个承天府有意无意的很少被人提及,也就没有前三个那么广为人知了……

    无论是“应”、是“顺”,还是“承”,后面都得加个“天”字——看到没,都是老天爷的意思(老天爷曰:“你大爷的”)!强调君权神授罢了。

    正常——反正是谁赢到最后谁能代表老天爷说话,嗯,也能说是大明百姓的选择。

    第二天,罗世藩再次来到襄阳府。

    罗世藩猜测,这次会比较好谈。为此,也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带上了孙春龙等几个随从。

    不过,他错了。

    哪里是好谈,简直是热情洋溢!

    知府衙门大开中门,要把罗世藩迎进去!

    官宦之家出身的罗世藩当然知道,只有“迎接天使、上官驾临和新官履任”三种情况下才会开中门,自己只是个布衣,而且还是“反贼”,不由得一下子愣住了。毕竟不是高谷那般啥也不懂的粗人,罗世藩下意识地口里推辞道:“各位大人,这个……恐使不得吧?”

    莫秋水一改昨日那副态度,哈哈大笑道:“罗先生大可不必过谦!贵军既有报效朝廷之意,天恩浩荡,断无不准之理。贵军大帅少不得封个总兵副帅,那可是正二品、从二品的官阶。先生少年老成担此大任,也得是三品、从三品!再往后,前途更是无量。下官只是个正四品府,各位迟早都是莫某上官,自当待先生以迎接上官之礼啊,哈哈哈。”

    张可欣甘志海等人跟着纷纷起哄:“罗先生就别谦让啦,让我们也一起沾沾光!一道走、一道走!”不由分说拉拉扯扯把罗世藩从中门拥了进去。

    邓森傻傻地立在门外边挠头边犯迷糊:“俺就是正儿八经的从二品副将啊,别说走中门,被各位文官简直看得条狗一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被莫秋水回头恶狠狠地一瞪,吓得一缩脖子,赶紧垂着头一溜小跑跟上来。

    几位官员满面春风,那番亲热劲,就像是遇到亲人故旧多年未见的子侄一般——也幸亏是罗世藩,换成其他将领,决然应付不来这种场面。

    清单上开列的物资只有几处小小的改动,少军师看一眼就知道,那一定是襄阳府库里真的没有——因为人家已经在其他地方主动做出了足够的补偿,即便是最爱占小便宜的张游击看了也会无话可说!

    至于谷城驻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