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五章 意外

    一百四十五章 意外 (第2/3页)

也是你们的主张。朕还记得左爱卿当时还说孙副帅恰在渝城正是应了天意,‘天佑国朝,大吉之兆!’奏折里你就是这么写的,对吧?怎么突然间又改了主意了?”

    “启奏陛下。臣没改主意。臣以为孙副帅剿灭张贼不仅上应天意,更不费吹灰之力。臣请提前为圣上贺。”

    “打住打住,先别贺。左爱卿先把话讲明白,朕糊涂了。”

    “启奏圣上。臣与左大人的意思是,武将权力不可过大,一个副帅,年纪轻轻就节制三省兵马,难保未有不臣之想,倘有万一……唐朝藩镇之乱,前车可鉴!”王清远索性把话挑明了说。

    “什么?”圣天子这才明白过来这二位脑袋里想的啥,不由得气笑了,“你们说孙杰要叛朕?”

    “启奏陛下,臣等没这么说。”二位异口同声。

    “可,你们的意思不就是如此吗?”圣天子不知道该说啥了。

    “启奏陛下。”眼前又跪下一个,这位是大理寺左寺丞顾一本,“臣以为,二位大人是老成谋国之言啊。”

    “那……”圣天子有点犹豫了,一口气好几个官员都说不该给孙杰更大的授权,外间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风言风语?于是决定刨根问底,“几位爱卿,你们跟朕说实话,你们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那孙家世受天恩两百年,朕可是从未有过任何疑虑的啊。”

    “启奏圣上。孙将军忠勇无双,臣等有目共睹。”三位再次异口同声。

    孙家与吏部、工部等渊源很深,虽然表面上没什么太多的交集,但两百年圣眷不衰,除了刀枪上的真本事,会做人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刘之谨出班奏道:“臣愿以阖家为孙副帅作保。”

    圣天子真的生气了:“既然各位卿家都说孙杰忠勇,那为什么还要坚持不让他节制陕省军务呢?”

    “宋太祖对后周也曾忠勇无双。”左亦直直接顶嘴了。

    “你,你,你说得什么话!”圣天子气得不知说什么好了!众所周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前,任后周的检校太尉、殿前都检点。太尉是虚职,一种荣誉称号,类似四星上将之类、但殿前都检点则是实打实的武权,可以被视为最精锐的御林军的最高统帅——孙杰领的不是京营,但无疑是大明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左亦直这个比方太吓人了!

    “左大人赤胆忠心,臣为圣上贺!”说话的是顾一本。

    “臣同为圣上贺!忠言逆耳,臣俯请圣上明察。”又蹦出来一个,这位是兵科给事中高世扬。

    “你们都说孙杰忠勇无双、你们都说平张贼要让孙杰去、你们还都不让朕给孙杰更大的兵权、你们还拿陈桥兵变来吓唬朕!你们到底要怎样?!”圣天子出离了愤怒,几乎吼出来,“朕这就颁旨,让孙杰节制陕省!朕倒要看看,孙杰是不是会反朕!”

    “臣等死罪!”见圣上动了震怒,刚才一直不说话的内阁大学士孟梁臣等所有大臣全跪下一片,“臣等请万岁三思。”

    “臣不奉诏!”左亦直还在闹。

    “奉还执奏、驳正违误”是六科给事中的权力。别看都给事中、给事中才是正七品、从七品的品秩,但朱元璋这种“大小相制”的权力结构顶层设计可谓缺德到家了,让正二品的六部尚书对他们都十分忌惮。圣天子知道,这回自己又输了,而且输得很彻底。

    天子固然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颁发圣旨,但六科给事中封驳,内阁便绝不可能附署,没有内阁附署的中旨,到了地方上,如果接旨的是文官,往往会来一句:“此乃矫诏,臣不奉诏!”——没内阁签字,你这是假圣旨,我不搭理!因为地方官心里清楚:内阁没附署就是不同意,别说你按圣旨意思办一定会遭遇到朝廷所有大臣们的联手各种阻挠事情绝对成不了,还会把朝中重臣集体得罪一个遍,以后官场前途就是死路一条!而且,“休看鄙人只是个五品知州,圣上的圣旨可是都敢拒的!想当年……”这等牛皮,足够这家伙吹一辈子的,所以,发了也白发;如果接旨的是武将,他们大字不识几个的脑袋里往往倒没那么多弯弯绕,不过,是个人心里就明白,倘是接下来,就是与满朝文官集团彻底撕破脸了!以后再也别想领到一枚铜板的军饷和一粒米一粒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