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八章 石砫宣抚司

    一百四十八章 石砫宣抚司 (第2/3页)

接,瞬间城墙上便像爬山虎似的被搭起了一面攀爬网!每一名挂好了长枪的勇士纵身而下,就地一滚再立起时已取下背上的弓箭,单膝跪地向城头做压制射击!后面的人则敏捷得猿猴一般,顺着长枪眨眼间攀上城墙,不一刻,那一段城墙就已全部是白杆兵的身影!先登的勇士们没有急于冲锋,而是结成枪阵牢牢地控制着那一段城墙,掩护后援。枪阵的范围在慢慢扩大,不到两刻,登城的已有千人之众,一声急促的梆子声——这是秦良玉的发明,西南边陲没有明军那些旗帜、号炮、烟花、金鼓等通讯工具,秦良玉发明了不同节奏的梆子作为发布各种命令的手段——白杆兵全军总攻,号称天险的桑木关半日而克!

    桑木关一失,杨应龙自知大势已去,不久后自杀,马千驷也死于乱军,播州之乱遂平。战后叙功,白杆兵为“南川路战功第一”!马千乘便名正言顺地成为石砫宣抚司长官。

    不过,等到天下太平,忠心耿耿并立下大功的马千乘也该大祸临头了——见白杆兵这么能打,朝廷肯定不放心啊!怎么办?派太监监军。

    这个太监叫邱乘云。

    监军负责分配粮饷物资,是个肥差。可是,没仗打了,监哪门子军?再说了,白杆兵是“蛮夷土兵”——别看自己都是废柴,官军依旧瞧不起,就是如此称呼他们的——压根朝廷就不会给他们拨粮发饷,怎么发财?

    邱乘云于是动起了“找矿”的心思。

    石砫产锌,当地人习惯性地把锌称为“毛银子”,邱乘云借题发挥,硬说发现银矿,找马千乘索要一万两封口费,否则,石砫的全体乡民便要举族搬迁,腾出来地方“开矿”。耿直的马千乘自认对朝廷有大功,而且获得过大皇帝的诸多封赏,自然当场拒绝……然后,就被污“谋反”了!

    别看朝野里那群“正人君子”任何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给你上纲上线的挑毛病,太监指证功臣“谋反”这等大事,却集体沉默了。无他,公公们是大皇帝的家奴,谁惹得起,谁惹不起,这群“正人君子”们心里明白着呢!

    自以为身正不怕影子斜的马千乘失算了,因为他不懂得,通行大明的游戏规则其实是“鞋歪便不怕你脚正”!

    邱乘云用了激将法:“敢不敢到京师对质”?

    马千乘敢。

    所以他死了。

    得知首领要被解送京师消息的乡民、白杆兵们持械把邱乘云和一众爪牙围了!这时候,马千乘有N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上策:想办法将邱乘云暗地里弄死,报一个死于盗贼,顺便以给邱公公报仇的名义把平时看不顺眼的哪个仇家干掉,马家势力得到进一步扩张。

    中策:当场格杀,拥兵自重,上书自辩。面子上下得去的前提下,一条太监的命跟再冒险来一次播州之乱,孰轻孰重大皇帝分得清。最多是象征性地处罚一下——为了“安抚”以免“生变”,这个处罚既不会太重,过阵子也会撤销。

    下策:置之不理。反正强龙难压地头蛇,你奈我何?

    然而马千乘采取了下下策:亲自驱散了部下,慨然上了囚车。

    一去三年。

    在诏狱里的三年。

    从入狱的那一天一直到死,都没人问过一句话的三年。

    最后死在诏狱,死得不明不白。当然,这些是后话。

    话说孙杰,面对固若金汤的保宁府,想起了入川路上曾有过一面之缘的石砫宣抚司——彼时马千乘还没下狱,孙杰溯江而上途径忠州(今忠县)时,曾经慕名拜访过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