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一章 阳平关

    一百五十一章 阳平关 (第2/3页)

方的情形也好不了多少——原来的两个战兵营只是编制为两个营而已,既不齐装也不满员,现在人员装备都有了,但几乎没打过什么仗,真动起手来,跟对面这股官军比,未必能强到哪里去。但辅兵方面要强很多,再怎么说,自己这边有辅兵营的建制和粗糙的指挥链,那边据说都是沿途强拉来的民伕,得时刻派人看着,一不留神就会跑,到时候这是个很大的优势。一旦双方摆出阵势,自己这边人肯定多些,齐声呐喊一阵,对面的辅兵就该有人被吓跑了吧?只要有人跑,战兵们就会怕……嗯,回头要跟辅兵营的军官们交代一下,看住了这帮家伙,只要对方先撑不住跑路,差不多就赢了……可是,望着巍峨的关墙,方戈依旧满腹愁云:凭自己的这些兵,强行攻关绝对是死路一条,要想解除北面的压力,只能通过野战——要怎样才能把官军引出来呢?

    看关墙上那么多花花绿绿的旗帜,官军的声势倒是不小,除了形制很熟悉的各种三角形指挥旗,还有很多写了不少字的长幡。尽管不识字,方戈也知道差不多是什么“奉旨讨逆”、“奉旨平贼”之类的招子——可见朝廷很重视。朝廷既然重视,迟早他们便得出关开过来,文官们绝不会让他们一直干耗在那里白白地吃粮发银!方戈太了解文官们的做派了。

    如何快些把他们引出来呢?

    不仅了解文官的行事风格,方戈也很熟悉将领们的心思:能不打当然绝不会冒险,可如果眼前有个大便宜……那自然谁也不会放过!因为自己就是武官,设身处地地想,换做自己,差不多也会如此。因此,方戈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不过,思来想去还是有些冒险,一直犹豫不定。

    促使方戈下定决心的,是张虎派出的信使。保宁丢了,大帅正向这里逃命,再有个两三天就该到了。后面是孙杰的大部队,最多也就是迟上一两日。那时腹背受敌,插翅难飞,只能兵行险着了!是生是死,全看老天爷的意思罢。

    卢光宇大将军在阳平关已经待了五天了。高高的关墙给兄弟们平添了许多信心,战兵们不怎么跑了,现在卢将军操心的是如何看住那些该死的乡巴佬民伕,直到杀了几个倒霉鬼把脑袋挂在那一片窝棚四周,逃亡的现象才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卢将军牢牢记着修大人的三条锦囊妙计。说书先生讲过,那么厉害的常胜将军赵子龙,紧急时刻还不得靠诸葛先生给的三条锦囊妙计扭转局面?卢将军一直在琢磨,赵子龙真是好耐性,换做自己,怕不是一出诸葛先生的军帐就把锦囊全打开,让师爷一股脑都念给本将军听个究竟!还是修大人好,一口气全讲明白了,省得把自己活活憋死!嗯,第一条占了关就是“敌不可胜”咱做到了、第二条么,本来咱是陕省的中护卫的指挥使,就算有些名声也不太可能传到川省,贼人应该会轻视吧?得想办法让他们更骄傲!书上说了,骄兵必败,只要贼人骄傲了就一定会被打败!书上说的,能有错么?可这第三条就有点难办了:贼人要怎样才算露出破绽呢?

    昨天修大人派来信使催自己进兵,说圣天子在等着看捷报,朝里的大人们有不少议论,说什么行军太慢啦、纵兵扰民啦,哼,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过陕省三司很买老大人的面子,偷偷告诉修大人,说巡按大人要给圣上打小报告说咱“顿兵不进,靡费银粮”!可老大人也真是的,你明明说过要等贼人露出破绽,现在连个贼毛都没看到,哪里有什么破绽?派人回去问吧……好吧,卢将军还不至于傻到自己主动去找骂。正在搓着手为难,听到外面一阵喧哗:贼人来攻了!

    尽管心里有些怕,披挂整齐的卢将军还是强自镇定地来到关下。听到关上和关外的呐喊,卢将军突然感到一阵尿急,对着墙根站了好一会儿也没挤出几滴,怪了。嘴里干得紧,一点吐沫都没有,亲兵递来水葫芦,咕咚咕咚,卢将军一口气喝空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