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六章 制衡

    一百六十六章 制衡 (第2/3页)

株连过广让刑部把《大明律》都改了么?朕只是一时激愤,随口说说而已。朕现在忍不住地想,各地的官员,是不是都这样啊?想来应该差不多,充其量就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吧?地方上这样,那朝里呢?”

    死一般的沉默。没人敢回答圣天子的问题。

    “现在张贼已经不挡路了,东厂派人,把席俊宇给朕抓回来!朕猜啊,那厮该不只是祸乱地方那么简单,朝里应该也有不少瓜蔓,别交三法司了,就由东厂和锦衣卫来审!陕西那里也得做些准备,回头让吏部选派几个忠心得力的先派过去,过阵子等他们站住了脚,再好好整治一下。”

    “是。老奴遵旨。”李世忠恭恭敬敬地应道。

    等众人退下,圣天子依旧闷闷不乐,随手拿起几案上的一本书翻阅起来。看着看着,逐渐入了神,慢慢地,悟出了些道理,两眼冒出光来。

    同为金枝玉叶的宗室,太祖却钦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藩王子弟们的读物与所有读书人的教材毫无二致,都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经典、除了这些传统教材,太子则须更加侧重研读《贞观治要》、《资治通鉴》等专著。朱元璋此举可谓用心良苦:无论是藩王还是帝国精英,你们只需要从小接受忠君爱国思想的培养、而大明的储君,则要从小钻研帝王之术。

    圣天子此时无意中拿起的,是前朝首辅张居正为年幼的万历皇帝编的《帝鉴图说》。适时万历年仅十岁,考虑到那些大部头晦涩难懂,张居正便主持编订了这本图文并茂而且浅显易懂的专用教材,里面都是些生动的小故事,目的是教导年幼的国君“视其善者取以为师、视其恶者用以为戒”。此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题名《圣哲芳规》,共选取了八十一则“其善为可法者”的帝王案例;下部名为《狂愚覆辙》,收录了三十六则“恶可为戒者”的反面劣行。圣天子随手拿起翻阅的是下部,草草一翻,恰恰看到《五侯擅权》和《任用六贼》两篇,不由得心里一动,于是掩卷闭目长思起来:汉朝之患,在宦官外戚、唐之患在藩镇、宋之患在奸佞……那,本朝之患呢?

    宦官么?前朝的王振、刘瑾,确实看起来权倾朝野,然而,王振死于乱军*、那刘瑾,更是圣天子轻飘飘一句话便束手就擒身受千刀万剐,哪里有半点只手遮天的样子?

    藩镇么?算了吧。那些军头都快被文官们折腾死了,正三品武将被六品通判啐满脸唾沫都不敢擦,这等事连宫里都时有所闻。

    奸佞么?谁是奸佞?那席俊宇肯定算一个!陕西三司的人呢?其他地方的官员呢?朝里的呢?是不是奸佞姑且不说,那帮文官们确实是太不像话了!

    怎么办?得有另一股力量去制衡他们——嗯,这股制衡的力量还要紧紧抓在自己手里!

    其实,圣天子此前心里已经隐隐有了答案,直到此刻,茅塞顿开,终于领悟出来一个自认为完美的解决之道,开口换道:“厂臣何在?”

    “老奴在。”门外侍立的李世忠应声道。

    朝会。

    议到张虎之患,左亦直又蹦出来指责闫民望追缴不力有负圣恩,没想到这日圣天子动了怒,第一个被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