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一章 磨牙

    二百一十一章 磨牙 (第2/3页)

义正词严地质问田副帅将来到了地下有何面目去见太祖爷与田家祖先……一套行云流水般流畅的组合舌头拳下来,满腔委屈愤懑和怒火的田柏盛发现自己流下了悔恨的泪水:经过王大人的悉心开导才认清,内心的小我竟是如此小肚鸡肠受不得半点委屈的一个势利小人!最后,田柏盛跪在王大人脚下,发自肺腑地表示:若有战,招必至,唯大人马首是瞻,当以死报!

    日后,田柏盛的镇筸兵再次立下大功。这是后话。

    王尔善耗在沅州的这几个月,贵阳城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经武还是在发愁。然而,他愁的事情与安邦彦刚围城那阵子不一样:那会儿他是愁守军太少,怕守不住城;现在,他愁的却是守军有点多……最后还是守不住城!

    守军怎么突然变多了?守军多了怎么还是守不住城?

    第二个问题咱们留在以后,先说第一个:守军怎么多了?

    守军多了,是因为张芳大帅和黄云清参将率领大军开过来了!

    咦,贵阳不是被安邦彦围得铁桶一样么:奢崇明父子带了他们的永宁军跑回赤水卫那里联络旧部伺机反攻四川,那几万水西军此时已重回安邦彦麾下加入围城大军,兵力更加雄厚了,怎么会被这二位杀进重围的?

    按张黄二将给朝廷的捷报上说的,知耻后勇,有我无敌,死战不退,全军前赴后继把苗贼砍得闻风丧胆狼奔豕突,终于杀开一条血路破围入城——黄参将还凭此大功升了副将呢。

    真的假的?

    当然是假的啊,扯淡呢。

    那真的是怎么一回事?

    呵呵,张大帅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是真的不知道。

    上次兵败,张芳缩在遵义叫师爷玩了命的四处写信哭诉委屈,除了没找到王尔善,其他几封不久都有了回音:

    贵阳李经武大人回信叫他快点绕道过来,也不一定非到贵阳不可,最好是野战击溃安邦彦的主力,贵阳之围自解、不然的话只要能打破安邦彦的包围圈,给贵阳开辟一条安全的物资运输线也行。末了,李大人委婉地提醒张大帅:顿兵不战,朝廷可是有法度的。

    听师爷念过信,张大帅不仅完全没当一回事,反而还很生气:野战击溃安贼主力?打开一条交通线?说得轻巧!俺老张总共才三个营,一千多号人能守住遵义就不错了。李大人您可真是个书生,完全不知兵啊!好吧,大帅显然忘了,是他自己把八个齐装满员的战兵营裁剩下三个的。

    再加上李经武理论上已经是卸任的官员,所以张大帅根本就没搭理他。

    李大人还是不了解武将。不过朝廷兵部的大爷们成天跟这帮家伙打交道,太知道怎么说话他们才能听懂了。张大帅晚一些时候收到的朝廷的回信就直接多了:打输了?你他妈兵册上不是登记了足足一万多人么!这么多人还打输了,该杀头了吧?贵阳还是李大人在主持工作,他手里可是有尚方宝剑的!少废话,贵阳丢了砍你全家!哦对了,如果到四月份还进不去贵阳,不用等李大人了,朝廷马上砍你全家。闭上你的鸟嘴,滚!

    这回张大帅不仅听懂了,而且更琢磨过味儿来,怕了:是啊,虽说手下战兵只有千五六百,但时不时找朝廷要钱粮,白纸黑字明明白白,每次都是按一万多人理直气壮声泪俱下地要的啊!别说丢了省府肯定军法从事,这么大一个窟窿,被朝廷知道,铁定活不了啦!这可咋办啊?

    正在锤胸顿足地后悔,黄云清到了。

    张大帅把黄参将叫来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