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六章 终结(一)

    二百六十六章 终结(一) (第2/3页)

朝是礼仪之邦,为了细分尊卑,同一等爵位里还要再分个高下,那便在“勋位”上做文章。比如刘超和罗乾象,一个是绥阳伯一个是高州伯,二位都是“伯”,这时就要看“勋”:刘超是对标正三品的“上轻车都尉”,罗乾象是对标从三品的“轻车都尉”,刘帅比罗帅略胜一筹,一目了然。

    这里还有一个“超封”的概念。爵位并不是随便封的——你本身就有二品官职,那么再授爵,就应该授与之对应的侯爵、本身是三品官,那就该受封伯爵。理论上如此,实际操作起来还有个资历问题。所谓朝廷名器不可轻许,刘、罗二人的官职虽都属于二品,但军功、资历、尤其是圣上的信任等当然谁也不能跟孙杰比,授个伯爵已经算非常大的恩典了。也有例外,圣天子特别喜欢的人,或者真的立下了不世之功,本身哪怕是三品四品官,圣天子非要赏个侯爵,也行。这就叫超封。

    爵位有对标的品级,身份地位上却不能这么算。怎么算呢?算“超品”——也就是说,只要有爵位,你的地位便高于只有品级的普通官员。举个例子,罗乾象的高州伯身份要高于朝廷里的六部尚书(还是仅限于名义上哈,别当真)。

    最后,大明祖制,公侯二爵位只能授给武将,文官授爵以伯而止。《大明律》卷二《吏律·职制》:“凡文官非有大功勋于国家,而所司朦胧奏请辄封公候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斩!”连提要求的带背后怂恿的一律砍脑壳,就问你怕不怕!

    话虽如此,文官若是想得个公侯的爵位也不能说完全无望,倒是还真有一条路:去死吧——死后可以追封,这个没事。

    爵还分“世爵”和“流爵”两种。世爵可世袭,流爵只限一代。不过到了中后期,帝国财政越来越紧张,实在拿不出钱养越来越多的闲人,本着亏谁也不能亏了老朱家的原则,外企勋臣的世爵逐渐废除,最多只能袭一代而已了。

    孙劳刘罗诸人被封的都是流爵。但这也不行啊!一帮子粗鄙武夫,还有蛮子,不是侯就是伯,一股脑都骑到十年寒窗饱读诗书的大人们的脖子上来了,这叫什么?这叫斯文扫地、这叫是可忍孰不可忍!啥?都是抛头颅洒热血的好汉子好男儿?我呸!“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方乃好男儿”,懂吗?一帮子丘八算什么东西!

    因为奢安之乱闹得太大也持续了太久,巡抚都接连死了好几个,一开始听说被平了,大家都高兴得昏了头,圣上的恩旨发下来谁也没想起来应该蹦出来添把堵。等到这股狂热的劲头过去,终于有人醒过味儿来:那个老朱头也还罢了,再怎么不对付总算斯文一脉,可那些武夫算老几?不就是有膀子力气能砍人么,一群会说话的牲口啊!凭啥一下子全变超品了,以后叫咱们这些满腹经纶深明大义的翩翩君子还怎么欺负丫的?!

    可当时一高兴忘了拦,圣旨已经发下去生效了……那就玩阴的呗!所以,前有分兵驻屯广派流官之请,后面再来一出儿广而告之挑拨离间。

    不过,还是没收到预期的效果。

    孙杰提前已跟罗乾象认真聊过,听到(罗总兵的出身远不如安云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