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再添点气氛

    第44章、再添点气氛 (第2/3页)

明天朝会的可能场面,看着这些奏疏心里琢磨了一下就决定了:再添点气氛!

    ……

    就在朱厚熜津津有味地“学习”着朝臣们的奏疏时,张佐也再次到了文渊阁。

    “兴献王妃?”杨廷和他们起身后确认了一句。

    张佐明白他们的疑惑,但知道这只是他们的侥幸。

    于是张佐笑着说道:“陛下实为知礼圣君,阁老们,不是王妃,现在应该称呼什么?”

    毛纪急急忙忙地问:“张公公,陛下何故初登大宝便欲大修宫殿?此乃……”

    张佐立刻弯腰行礼:“毛阁老,咱家只是来传个口谕,还望恕罪。”

    说罢就告辞走了。

    “这……”毛纪觉得就没一天消停的,今天又出了新的幺蛾子。

    杨廷和叹了一口气:“呈进去的奏疏,全部留中着。除了视朝的那一封,现在只先批了这一本!”

    “是哪一本?”毛纪紧张地问。

    杨廷和递给了他们:“宸濠之乱叙功,着王守仁进京。”

    几人眉头微凛:宸濠之乱可谓是如今诸多事务的一个症结所在。

    宁王所代表的藩王宗亲,在内臣、佞臣的帮助下恢复了护卫军。

    杨廷和当时也以为朱宸濠不可能谋反,甚至在没与其他阁臣商量的情况下恢复了宁王屯田的权力,这才使他有了叛乱的资本。

    朱宸濠多年来养盗劫财,利用大行皇帝无子的状态与朝中许多官员暗中都有来往。

    一朝起兵,号称三十万的大军却仅仅过了月余就被王守仁平定。但这个时候,当时的正德皇帝又已经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

    其后抢功闹剧、南征变南巡,最终竟演变成为天子落了水,回京之后开始病重直至如今。

    对王守仁及真正平叛官军的功劳如何评定?怎么界定随天子“南下平叛”的官军们的功过?犒赏银子哪里来?以后怎么防范藩王再度作乱?

    现在新君已经登基了,这件事确实不能再拖下去。

    “王守仁是该进京一趟。”梁储悠然坐到了厅中一侧的椅子上坐下开始喝茶,“但他是王德华提拔起来的,王守仁能被允许便宜提督军务也是他五年前请的旨,王德华之功如何叙?”

    听他提起王琼,杨廷和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做到对面的椅子上之后平静地说道:“王德华与钱宁、江彬过从甚密也是事实。”

    “王琼之事自有公论。”毛纪直呼其名,站在那里张开了双手颇为不满,“现在问题是其他奏疏都留中了,账已经查了四天,只有内臣在查!陛下这时候令我等安排奉迎王妃,整修清宁宫,这是何意?”

    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