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睿宗烈皇帝

    第82章、睿宗烈皇帝 (第2/3页)

门官一起联名上的。

    其实到了这个程度,内阁中人也不好再提出意见了。

    “承天达道英毅睿哲昭德显功宏文思孝烈皇帝,庙号睿宗……”朱厚熜看向杨廷和,“阁老,您怎么看?”

    朱厚熜看到睿宗二字感觉有点古怪。

    要按老秦说的,这睿宗……似乎是后来嘉靖给兴献王称宗附庙时追尊的庙号,想不到现在竟被袁宗皋他们给了朱厚照。

    而朱厚照原来的庙号武宗,武字听起来好,却暗含了贬义。

    因为庙号与谥号不同。庙号是在宗庙中祭祀先人时用的,祭祀先人难道不就是歌颂?所以庙号基本上都是好字。

    所谓有功称祖、有德称宗。这什么什么祖,等闲皇帝是不够格这么叫的。而什么什么宗,那就是用一个字来称赞他的德行了。

    问题是,“武”字用来表现德行,那就未免有“莽夫”、“不重文教”、“有勇无谋”等等这样的联想。

    记忆中,厚照我堂兄是被叫做武宗的,谥号是毅。

    致果杀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

    这个字,其实倒是不错。

    但武宗毅皇帝,终归不美。

    严嵩也停笔看向了杨廷和,睿宗烈皇帝,与杨廷和他们最初在遗诏、首版登基诏书中的措辞可不一致。

    身为翰林院资深学士的严嵩是知道第一版登基诏书内容的。

    能受奸佞“蒙蔽”,堪称睿吗?

    而谥号中的烈,既有以武立功、以功安民之意,戎业有光也算肯定了朱厚照的边功。

    至于秉德遵业、宏济生民、庄以临下嘛,见仁见智。

    再者,烈字也有点壮志未酬的意思。加上朱厚照没了子嗣,烈字也挺让人唏嘘的。

    壮志未酬,到底是为什么未酬?

    严嵩觉得这个庙号、谥号都涉及到将来后人对朱厚照、杨廷和这一对君臣的评判,很容易产生诸多联想。

    但令朱厚熜和严嵩都意外的是,杨廷和表示不怎么看。

    挺好的,就这样。

    杨廷和的心理压力没他们想的那么大。

    死者为大,为尊者讳嘛,后人有什么不好了解的?

    有那封谢笺在,皇帝对他堂兄的看法早就是公开的。

    谥法之中,深思远虑曰睿,皇帝不是觉得他堂兄考虑得长远吗?圣知通微曰睿,看看正德朝多少太监,也算得上表达了一番小暗示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