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你烧火来我添油(求首订)

    第95章、你烧火来我添油(求首订) (第2/3页)

续审吧。案件既然涉及到朝臣,三法司上奏让朕圣裁是对的。朝廷自有法度,何须遮遮掩掩。严嵩,你的心意,朕明白,杨阁老也明白。这事算不得什么,便是该不该变法、何时开始变法、如何变法,朕也早就说过,还没决定的事情,放心吵、大胆吵。这案子也一样,既然查到了这里,自然该往下查。”

    朱厚熜的平静也让杨廷和不理解,是真的不理解。

    能让他杨廷和下定决心,哪怕就此致仕也绝不退让的这件事,他为什么还能这么泰然处之?

    继续审下去,查下去,朝廷是一定会走一批人的,他不是今年内不愿大动干戈、不愿朝堂动荡吗?

    难道觉得这位置已经坐得很稳了,朝堂换一批人一样过,又或者根本不担心认同他杨廷和的人更多了,朝廷毫无异论?

    朱厚熜的凭恃虽然根本不是杨廷和所能想象的,但他现在确实可以很平静地先用另一个法子:你做好了这回不达目的就退休、接下来对朕“失望至极”的朝臣开始摆烂的心理准备,我怕什么?

    我听你的,办!但是应办尽办,而且是你来办,我看结果就好。

    摆烂嘛,谁不会?我十五,你多少?

    察觉到了皇帝根本不担心乱的态度,杨廷和忽然觉得现在又再次陷入到那种下不来台的情况。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今年内就一定只能办一件事了:彻查钱宁、江彬等人的涉案官员,应对朝堂动荡。

    什么裁撤冒滥、整治皇庄皇店、宦权、漕运……登基诏书中那么多的新政一个都推不动。

    皇帝想重设三大营的事也一样。

    他看着十五岁的天子,忽然明白了他的凭恃。

    年龄。

    他只要稍退一步,不强求三年内就完成三大营的重设,不强求什么十年岁入倍之,一切迎刃而解。

    他如果不偏不倚,就事论事地把这件案子办下去,完全按照大明律例来办,谁也不能说他不是。

    这可是明君所为啊。

    纵然杨廷和会因此事之“胜”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到了另一件具体的国事上呢?

    他可以继续拖,可以扶持新的力量。

    只要不推翻他,只要他是皇帝,他身边永远不可能没人。

    他年轻,等得起。

    皇帝何曾说过立刻就要变法?也许是等十年后、二十年后才开始呢?

    他都说了这是还没决定的事,他准备好了与群臣“放心吵、大胆吵。”

    但现在是谁还没开口就动手了?

    “臣以为,江彬今日目无君上,狂悖之语不断,其后供述当大有攀诬之嫌。”杨廷和终于开了口,“陛下,若再审钱宁等人,也概莫如是。涉案之人若已有实据,自当依律处置。钱宁、江彬等人,不如早日明正典刑。”

    王琼跪在地上心里冷笑一声:都到了这个地步,你还想控制住,就办了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