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内阁首辅演技大赏(求首订)

    第97章、内阁首辅演技大赏(求首订) (第2/3页)

    他那眼神,确实是诚恳的。

    不是挖苦,没有愤怒,似乎就只是疑惑,只是少年人的迷茫。

    但话里的机锋,如利刃般冷冽。

    若大明律例是笑话,以后朝廷法度何在?

    若臣下劝谏、天子纳谏是笑话,以后天子还要不要听臣下的意见、听他杨廷和的意见?

    寒气从杨廷和的脑门顺着背脊而下,杨廷和终于领会到皇帝一定要坚持审下去,落脚点在哪里。

    就只是你杨廷和前后言行不一致而已!

    你装什么持重为国,不愿朝堂动荡?

    阁臣走了一个,九卿走了三个,不叫动荡。要走更多人,或者走了伱自己的人,才叫动荡?

    事情由你定性,由你划线?

    标准,到底在哪里?

    你能定性、划线,要不这天子你来做?

    “……陛下!大明律例森严,怎会是笑话?忠言直谏、圣君嘉纳,又岂会是笑话?”杨廷和无论如何是不能接着这种认知态度往下说的,他只能在此刻如认错了一般低下头,“臣自知臣此时与当日言行不一,以致陛下有此疑惑。然国事之重、万难之结因时而变,当此时,陛下欲详查下情,也绝非只余大办此案一途。两害相权取其轻,陛下,以此案明朝堂之清浊、辨百官之品性,实非上上之选。”

    朱厚熜尚未开口,袁宗皋终于站了出来,凭他的分量冷然说了一句:“不能因此案辨百官之品性,然梁大学士、王大天官、杨大司农、陈大总宪等人却都是查有实据,不在此列?区别,仅在于是否已经查有实据耶?”

    大行皇帝尊谥已定,殿试已毕,袁宗皋距离入阁已经只差一个点头而已。

    梁储今天已经确定要离开朝堂了,袁宗皋也许明天就会入阁。

    潜邸旧臣、内阁新人,袁宗皋的分量无人能比。

    杨廷和沉声答道:“既已有实据,如何能视而不见?”

    “既已有实据,大天官愧对陛下信重,已然请辞。”袁宗皋的嘴唇隐在花白的胡子底下,吐出的话直扎人心,“你左柱国杨大学士自认言行不一,身为百官之首如此行事,只一句国事之重、万难之结因时而变便望陛下审时度势,这时、这势,何以明之?陛下何以知之?”

    朱厚熜看了看一脸冷漠的袁宗皋。

    这一回,有严嵩先跪出来,有蒋冕表明态度,梁储、王琼先以退为刀,再由袁宗皋总结陈词,矛盾终于彻底点破。

    审时度势,这时势怎么来的?

    杨廷和烧的火,杨廷和人为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