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初筛背后的真实目的

    第112章、初筛背后的真实目的 (第3/3页)

词,整理出不同的人对它的阐述,摘录到专门的册子里。

    这就是朱厚熜的归纳分析方法,而朱清萍是工具美人。

    朱厚熜看她熟悉了方法,施施然地背着手往中圆殿那边去了。

    中圆殿那边也是工具人,黄锦和严嵩、刘龙每天上午都先一起看一遍呈送到御书房的待批奏疏。

    由三人辅助,对内阁票拟意见的审核,是准还是不准,原因及可以给下去的意见,严嵩和刘龙都可以说——当然了,主要还是严嵩说。

    朱厚熜本来的目的也是给出意见之后看下面的反馈或者执行效果,这就是一个学习过程,所以抱着先尊重内阁大臣的意见、信任他们能力的态度,现在的奏疏批复工作已经有效率多了。

    “你们已经是御书房伴读,但若想成为首席,就要加倍,每人六篇!”

    “臣遵旨。”严嵩巴不得。

    刘龙不想做什么御书房首席,但他不敢多嘴认怂。

    “今天讲《礼记》。”

    朱厚熜也学会了不必每天都把全部奏疏批完,一心要求进步的严嵩在他的要求下暂时非常竭力地按奏疏内容分出轻重缓急,因此朱厚熜又会多出一些时间。

    一边能跟朱清萍私聊交流,一边还得听讲——反正听讲时只用听,没人逼着他问什么问题或者考较他什么。

    严嵩也难得地开始享受到可以按时回家的日子——虽然严世蕃已经被送到锦衣卫舍人的官学那边去了,严嵩其实希望多跟皇帝呆着。

    习惯,会是很强大的力量,这就是严嵩现在全力以赴的原因。

    于是次日当他再看到一封奏疏时,凭他现在已经对朱厚熜形成的了解,他在朱厚熜来到御书房后就郑重地说道:“臣以为,这道奏疏内阁的票拟不妥!”

    朱厚熜正在看。

    严嵩在一旁简要的解说,这是这段时间以来形成的“工作默契”:“虽说正德十四年朝廷允许弗朗机人入京朝见、商议朝贡之事,但言官一直因大行皇帝欲习弗朗机语,弗朗机人又贿赂江彬,因而上疏请求驱逐屯门岛上之弗朗机人。今又上疏言其事,内阁以为可,臣却想起此事源头。”

    朱厚熜已经看完了这道疏,放下之后看着他:“说说。”

    “正德九年,吴侍郎任广东右布政使时擅立《番舶进贡交易之法》,藩夷商船可随时来我大明,船到广东便可上税、交易。此举一出,藩夷商船接踵而来。只是此法虽有开源之妙,吴侍郎亦倍受弹劾。自弗朗机商船也来后,更是弹章毕至。其前情又是:我大明朝贡国之一,位于南洋之满剌加于正德六年被弗朗机人倾覆……”

    朱厚熜听他有条有理地讲着这桩与广东朝贡贸易有关的事情,包括吴廷举此人,包括高州电白港之外海上航路的海盗及倭患,也包括吴廷举在任时广东市舶司收获的丰厚利润。

    他静静地听完才看着严嵩,随后问黄锦:“这道疏何时呈来的?”

    “今日常朝后刚到。”

    朱厚熜深深地看着严嵩。

    真有这么渊博的见识,看到这道疏后就能娓娓道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