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天网,滑鱼

    第141章、天网,滑鱼 (第2/3页)

也来了。

    谁负责去逮住那个陛下口中的逆首,杨廷和不知道。

    陛下所说的天地玄黄四级戒备下,锦衣卫与内察事厂会如何行事,杨廷和也不知道。

    现在,并没有关闭京城九门的举动,外头应该是一切如常吧?

    参预国策会议之臣只离开了几个,那也挺正常:之前就有过国策会议开很久,随后又只留下几位在方略已定的情况下商议一些具体做法的先例。

    这注定会是很特别的一天,这样的时刻在杨廷和一生中也没有遇到过。

    从东南事发,这场莫名其妙的杀官就一直孕育着什么。皇帝当日震怒之下,最终还是听了劝谏,收回了对东南那些极具警告意味的话,而只是让张子麟在查明真相后看情况宣不宣那道口谕。

    直到今日,他们才知道,皇帝早已掌握了一些在东南之外的这京城里一些可能的线索。

    如果不是甘州有变,仍然会慢慢布局等候钓出更多人吧?为什么要用正德皇帝嗣子的事来引蛇出洞,杨廷和他们现在感觉更清晰了一些。

    但如今既然要提前开始行动以应对边镇之变,那么在京朝官自然全都在被“天级戒备”之列。

    应有之义,但杨廷和看着皇帝微微胆寒:他仍旧专心听王守仁及王琼讲述如今边镇重臣与边镇布防情况。

    江南士子借太宗方孝孺旧事议论纷纷,陛下心中终究是猜疑众臣、或者说是文臣的。只是不知道,陛下胸襟究竟如何。

    太祖之时,寰中士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

    今上呢?会怎么做?

    ……

    户部照磨所设照磨一人,正八品。检校一人,正九品。

    这照磨所,只负责核查公文、监督规范流程。

    现在,照磨所的照磨范廷很疑惑地走出了户部,直奔寿宁侯府。

    大司农说,国策会议上户部、工部年底核账,关于康陵督造还缺了些文书。

    范廷觉得这点小事应该不用到国策会议上去讨论吧,是因为事涉寿宁侯、建昌候两兄弟?

    大司农交待了,只是因为有国策会议后流程略有变化,需要赶紧补三份文书。

    寿宁侯那边需要赶紧安排办了手续轧了账,范廷只好亲自跑这一趟。

    那毕竟是寿宁侯。

    八品小官,在这京城九门之内也差不多就是个小透明。

    脚步匆匆,好在等闲人家的家仆见到了官服,也都会主动避让一下。

    见到仪仗就知是勋贵人家的,范廷倒是自己会避让。

    反正区区手续的事,也算不得紧急。

    他甚至在途径某个小店时,想起娘子提醒的事,进去买了一把新的木梳。

    来到了寿宁侯府门口,他很谨慎地对门口家仆好言说道:“烦请通报,户部照磨所照磨范廷奉大司农之命,请见侯爷。是康陵督造轧账之事,国策会议设立后流程略有变化,要补三份文书。”

    这种之前在范廷印象里已经算是办完了的事,现在又要补材料。

    侯府烦起来了怎么办?先说清楚。

    话说清楚了,门房见他官服,双目毫无顾忌地上下打量了一番才懒懒说道:“范照磨稍候,待我前去禀报。”

    范廷微微笑了笑,随后指了指门内问另一个家仆:“外面风大,我先到门房里候着?”

    寿宁侯府门前,别拿捏架子自称本官公事公办模样,这是范廷这个京城芝麻官多年来的生存智慧。

    若是去阁老府上,他都会挺直腰板一些。但在这?真出了什么事,一边是侯爵,一边只是八品。

    “照磨自便。”

    门口家仆也没为难他,毕竟是为公事而来,八品小官也没什么油水,何况侯爷刚吩咐过最近别惹事。

    于是一个认为对方仍旧跋扈不好惹,一个嫌弃对方也拿不出几个碎银子孝敬求见。

    范廷避着风静静等候。

    不管寿宁侯在不在府中,他只需要见到管家,告知这件事就行。

    虽然大司农交待,要侯府今日便安排人去户部把手续补了,但在范廷看来,当面通知到了就行。

    侯府内,寿宁侯确实不在府中。

    就算他在府中,门房也习惯了,像这样的事情直接禀报给方管事,随后他自会再向侯爷禀报。

    “户部照磨?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