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疑云重重

    第164章、疑云重重 (第2/3页)

呆了:你是不是好像不那么重要,费宏这是捅了马蜂窝?杨廷和还没自辩,倒是有四个参策跳出来替杨廷和或者新法说话了。

    杨廷和站在那做着心理建设。

    你们这帮杀千刀的,反正有我顶着,所以先假装“党羽”吗?

    他长长叹了一口气,出列说道:“满朝皆知,犬子出仕以来一直供职翰林院。他受圣人教诲,每以忠君报国、守土安民为己任。子充弹劾臣漏泄中语,绝无此事。只是犬子既亲眼所见民生多艰,意气难平,以致操切行事,那是有的。”

    杨廷和转头诚恳地看着费宏:“陛下有宏愿使大明中兴,岁入十年倍之。国策会议上我等共商良策,诸事不是还未议决吗?我若已把持参策席位,那又岂会议而不决?子充,昔年旧怨而已,何故如此诛心?”

    两人目光交汇,互不退让。

    但之前费宏是跪下弹劾的,杨廷和却只是出列自辩,这下倒是一个俯视一个仰视,显得杨廷和更强势。

    杨廷和转身向文武百官,“只是如今民田日少、徭役日重!国家养士百余年,上不能解君忧,下不能安民生,有何面目高居庙堂?”

    慷慨激昂地说完这句话,他转身向朱厚熜跪下来,激动地说道:“陛下虽藩王继统,然天资卓成、贤明英断!陛下欲使大明再致中兴,臣亦久思革弊图新!陛下知其难,故而赦臣屡有冒犯之处;臣亦知其难,故而请奏新法当择一省先试行,又先于国策会议之上商议周全!”

    “臣等草拟陛下登基诏书,所请裁撤冒滥、清理皇庄皇店等诸事,陛下尽数应允办成!陛下问何以富国,臣对曰当行新法。如今费大学士以四大罪状弹劾臣,新旧法之争曝于朝野。臣曾说过,赋役乃富国根本,动之内外皆掣肘,不动则富国无望,请陛下圣裁!”

    吃瓜朝臣们听到了当事人的自辩陈词,来龙去脉是听清楚了。

    皇帝想富国,杨廷和的答案是要变法。

    别看陛下登基前后踩杨廷和、刑部大堂之上杨廷和又示威,但大方向上,君臣是一致的。

    这就是杨廷和的地位始终没被动摇的原因吗?

    现在,费宏就是杨廷和所说的掣肘,那么需要陛下圣裁的是什么?

    对支持杨廷和革弊图新的决心!要为他树立足够的权威!

    但为什么感觉有点假?

    “陛下!”孙交忽然站了出来说道,“臣以为,此时既已于朝会之中公开议及,当集思广益令众臣各抒己见。新法要不要现在就开始试行,有什么其他法子可以富国,群策群力之下,朝廷也不致争议不休,万不可仓促决断!”

    大家迷惑了。

    孙交,皇帝的老乡,顶替袁宗皋的帝党领袖。他这番持重发言,却是隐隐站在费宏这边啊。

    那陛下与杨廷和在变法上真的是一致的吗?

    封闭议事已经十个月的国策会议,里面涌出团团迷雾出来。

    起初,他们以为这只是一场朝堂上的辩论,只是曾出现过无数次的方略争议。

    直到这场辩论在随后几月里波及到几乎每一个人,带着血……

    ……

    收到京城回音的时候,广东已经到了四月下旬。

    杨慎已经拜访到了靠近惠州府的县界,桂萼前来探望他。

    桂萼的小眼睛里满是不可思议,看着杨慎黑了不少的面容连声说道:“用修真有古人之风,失敬,失敬……”

    饶是桂萼,也只敢想着统一科则,缩小官吏上下其手的空间,让老百姓的负担少一点是一点。

    他从不敢想着直接对士绅富户动刀。

    杨慎的身后还跟着三大才子。

    确实并不颠簸,反正每到一处都是吃住在士绅家里,但他们现在的心理状态不太好。

    每日都仿佛站在暗流汹涌的巨浪之巅,谁都清楚杨慎的这些行为意味着什么。

    臬司衙门的兵保护着杨慎,广州府的官员们都在,当面杀起来是不可能的。但强撑起来的笑脸背后都是怨气、怒气、杀气,三大才子是感受得到的。

    而行走于乡野之间,见到羸弱衰病的乡民劳苦于田间,面对官员胥吏时战战兢兢的胆寒姿态,也都落入他们眼底。

    他们对杨慎的感觉和现在的桂萼很类似,只见刚毅的杨慎沉郁地说道:“什么古人之风?无非是借家父之威肆意妄为罢了。朝廷如何决断我不管,我只是不想愧对我所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