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陛下真能折磨人(求月票)

    第166章、陛下真能折磨人(求月票) (第2/3页)

能够接触到很多书籍、渐渐被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等吸引的人,也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很多都是少年时以聪明著称于当地的人,后来“泯然众人矣”。既不能再做到专心准备科举考试,又放不下越来越吸引他们的很多杂学。

    对这些人,万法馆吸引他们的,是庞大的书库:朱厚熜已经计划筹备着《永乐大典》的重新整理。翰林院里有很多闲人,这些识字的“杂家”们有了万法馆供奉的身份,将负责从茫茫多的书籍中摘录朱厚熜所需要的一些各类知识出来。

    这些兴趣特别的读书人在这里先碰撞个三五年,朱厚熜要观察他们,也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渐渐启发他们把路子走得更“歪”。

    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攀什么科技的。大明的能工巧匠其实不少,更重要的还是先挖掘一些能够系统整理经验、提炼技巧、具有科技思维的人。

    这样的人也是先积攒着。

    皇帝居然对这些玩意也感兴趣,时不时来跟他们交谈几句,已经是莫大的鼓励了。

    但今天朱厚熜专门到万法馆来却不是为了继续跟他们侃什么天文地理,而是为了一个专门的人。

    一个商人的儿子,已经五十四岁。

    “陛下,就是这里。”

    万法馆这边用事的太监在前面引着路,朱厚熜看着已经接到旨意提前跪侯在门外的王文素。

    “起来吧,进屋说话。听说你本不肯来,书已经编了二十八年,太多印证的古籍了?”

    “……陛下相召,草民岂敢不奉命?无功不受禄,草民的书眼看就要完成了,本想编完这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再献给陛下的……”

    王文素确实是很惶恐的。最早知道这件事时很莫名其妙,可万法馆供奉的称呼实在也不像坏事,去延请他的锦衣卫也彬彬有礼。

    朱厚熜的记忆里其实并没有这个人,但骆安递上来的资料里,这个人在算学方面确实很有名气。

    有许多晋商大家族都想聘他这个老乡去教授徒弟,但王文素已经花了二十七年多在编写一套书。

    “这便是已经编好的十本?”

    “回禀陛下,草民已经编写完十本共三十七卷,四十三万余言……”

    朱厚熜打量着安排给王文素的这间书房还有里间起居的卧室等,坐下来之后笑着问道:“你也是遍读书史、诸子百家,只是不曾考取过功名。既已延请你来做这个供奉,自称臣便是。”

    “……臣谢陛下恩典。臣惶恐,不知陛下召臣进京有何差遣?臣必竭心尽力……”

    “先起来坐下吧。”朱厚熜拿起第一本来先翻开了,嘴里问着他,“你编撰完整套书,大约还需要多久?”

    “臣编撰这三十七卷用了近二十八年,剩余还有五卷,再加上校勘,臣预计还要花上两年时间……”

    “三十年心血啊。”朱厚熜感慨了一下,然后看着他,“王文素,朕请你来京,是有两件事。其一,朕听闻你是算学大家,想跟你学一学算学。其二,朕想请你帮朕多教一些学生出来。”

    说罢拍了拍手上的这一本书:“在你编撰完这套《算学宝鉴》之后再带其余学生。朕先带六册回去,誊抄之后就把原本先送回来。朕先学一学你这前六册,若有疑虑,朕再来向先生请教。”

    “臣不敢自称先生……陛下待臣这般……臣……臣……”王文素听到这两大使命,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二十七年多里就窝在家里吃着父亲留下的遗产编书,他何曾想过会受到这种礼遇?

    朱厚熜刚才虽然只是粗略翻看了一下,但知道这是个真正的数学痴人。

    他看着王文素叹了一口气,叹得王文素心里七上八下的。

    “朕还会从各地找些喜好算学的年轻人入京,将来在这里会有许多喜好数学之人,先生先安心编撰完这套书。校勘完成之后,朕会将之刊印出来,收入《永乐大典》。”

    王文素顿时目光都不同了,花白胡子直哆嗦,随后问出了一句:“陛下……您还没细阅臣之……臣妄语,陛下恕罪……”

    “朕既然想跟先生学一学,自然已经研习过一些算学,看得出先生此书非凡。”

    朱厚熜刚才叹气,只是因为他二十八年心血,总不能推倒重来吧?

    况且,时代自有它的惯性。

    刚才翻看时,记录数字固然是自己能比较容易看懂的大写数字和简写数字,但上面的一些算式例子却是以算筹来展现的。

    在朱厚熜眼中非常陌生的算筹算式,王文素眼中可能就像自己看阿拉伯数字算式一样自然。

    而阿拉伯数字又不是不曾传入中国,只不过因为中国已经有了完善的数学表达形式,又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书写习惯,再加上算学主要用于记账,阿拉伯数字在中国并没有被采用。

    王文素书中的算式例子也都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来书写的。

    并不需要现在对王文素秀什么,让他先把这本书编完,自己再“翻译”一遍吧。

    有许多东西,只能在这万法馆里慢慢奠基。

    数学是很多东西的基础,对它的标准化是要提前做的。

    继续在王文素这里聊了一会,他又去那几个已经呆在这里的杂学家那里转了转,聊了一通历法之后就回到了皇宫里,翻开第一册先看了起来。

    内档司那边,则是五个小太监先帮着誊抄后五册。

    林清萍为他端了一杯茶去之时,看到书页上的东西都懵了。

    经义还研究着,这又研究的什么?香汤已经备好了啊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