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五军营之变

    第211章、五军营之变 (第2/3页)

道:“此中情由,除非臣得以面圣,否则不能答!前面数问,臣概无隐瞒,已证臣坦荡之心!”

    “惠安伯信不过咱家?”张永笑着看了看王佐,“北镇抚使也在,惠安伯在担心什么?”

    王佐看着张伟,彰武伯杨质等人也都紧张地看着张永他们。

    前面那些问题,毫无疑问都想让张伟自承是幕后主使。张伟是不可能承认他还能说动当值禁卫的,那是犯大忌的事。可是承认了事先知道李翔要尸劾的事干什么?

    “督公想让本督信得过督公,那么不知陛下令督公问话之后,准备如何处置本督?”

    张伟反问了出来,眼神敏锐,明说了信不过张永和王佐。

    张永看了一眼王佐,见他仍旧不太在意的样子,就静静说道:“若惠安伯确实牵涉此案,自当随本镇抚使走一趟。”

    北镇抚司是什么地方?张伟似乎是气笑了:“本督无愧于心,原不惧随王镇抚使走一趟!只是本督忠心不二,本督不信这是陛下旨意!督公,陛下待你不薄,你何故矫旨助纣为虐?”

    张永叹了一口气:“惠安伯手中圣旨难道是假的?”

    “我提督五军营,名列勋册!此等大事,陛下若有疑,何不宣臣面圣?”

    “惠安伯,那你这便随咱家入宫面圣?”

    张伟忽然被噎住了。

    这明晃晃的套,让他想起了当时的江彬。也是因为入宫去吊丧,然后就被抓了起来。

    张永看着他的反应,语气凝重地说:“咱家与王镇抚使轻身前来,惠安伯不信。有圣旨,惠安伯也不信。”

    “‘朕命你领办广东新法试行诸事,所请奏之勋戚犯法事,三法司可先定刑,再呈禀朕裁决。晓谕天下,嘉靖五年以前,其余诸省静观其效。若有人遥施巧力阴阻之,查明实据者视同谋反!’嘉靖元年,陛下手刃广东不臣举子之时曾有明旨!如今惠安伯涉李翔事,是不是三法司先查出了线索,陛下才命咱家来问话?惠安伯,今日咱家行事,哪一条不在明处?你是真不信,还是不愿信?”

    张伟听他重新说当时的旨意,脑海里只有那四个字:视同谋反!

    他惊怒不已:“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忠心一片,哪有反意?”

    张永看着他:“咱家再代陛下问最后一句话:张伟,朕问你,如今新法,你赞同与否?”

    事先就知道李翔要尸劾却没阻止,这句话需要问吗?

    但说一千道一万,如今这句话才是根本。

    朝廷的这场戏,聪明的早已看穿。但不管聪明的还是糊涂的,只要利益与之冲突,总会在自己的思维认知里不断排斥着新法。

    聪明的知道这是个陷阱,糊涂的更倾向于相信杨廷和已经挟制皇帝。

    但曾有皇帝的金口玉言,嘉靖五年之前,陛下已经命令过:天下不可阴阻新法。

    现在,张伟面对这直接的一句问话,脑后有汗滴沁出,心里在挣扎。

    杨质怕了,开口想劝:“张哥……”

    张伟却忽然热血上涌,猛地抽刀厉声道:“言必称新法!张永,你是天子奴婢,该帮陛下守的是旧制规矩!陛下忠臣在此,岂容尔等肆虐!来呀!”

    张永勃然变色,张伟的胆子竟真的这么大。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仍旧转不过弯来,只怕他对于新法是真的深恶痛绝,背后不知有多少利益牵扯其中。

    看着涌入帐中的亲兵,张伟早就蓄意做好的准备更是一目了然。

    张永和王佐带来的十二个锦衣校尉顿时将二人都围在了身后,张伟高举那道圣旨:“奉旨,捉拿逆党,入城锄奸!”

    之前杨质等人听得明明白白那道圣旨说的什么,现在张伟这是明目张胆地矫旨。

    而张伟已经满眼厉色地看向杨质他们,脸上凶相毕露。

    当此形势,似乎必须要做出决定了。如果不跟从张伟,说不定就被砍死在这里。

    到底哪些人站在张伟背后,给了他这样的底气?

    张永知道五军营里有一些陛下早就埋进来的人,他之前忧心就是怕张伟胆大到这种程度当场翻脸。

    现在,张永只能看了看王佐:都这样了,到底怎么收场?

    他这个提督太监权力太大了,有些事张永不知道,这他可以理解。

    王佐却只看着彰武伯杨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