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檄文,祭旗。

    第243章、檄文,祭旗。 (第2/3页)

反倒劝了他一句:“阁台,四川费子充,南直隶蒋敬之,广东吴献臣,江西王伯安,浙江严惟中,都是深明陛下圣意之人。天下诸王多封于江西湖广,如今不是四面合围之势吗?”

    孙交想了想也是,但只能叹了一口气:“大乱一起,赈灾之事必然举步维艰。我担心的是兵祸一起,灾民走投无路,贼势益大。”

    “只能由阁台操心了,事不宜迟,我这就率武昌卫、沔阳卫去岳州府!”

    ……

    吉王和长沙卫指挥使唐培宇、衡阳卫指挥使蒲子通、长沙府知府傅荣忠一同开始搞事时,衡州府城内的睿王府是浑然不知的。

    见到蒲子通身上带血、盔甲满身地闯进来,夏氏脸色苍白地抱着刚虚岁六岁的朱载堚。

    “都杀了!”

    蒲子通冷冰冰地撂下这句话,他带来的将卒就直奔睿王府各处,要杀的对象自然就是王府仪卫司、承奉司及各属官——这些都是朝廷选任的人。

    手里掌握着兵,而且下定了决心,那就不再有什么顾忌。

    蒲子通走到夏氏和朱载堚面前单膝跪下大声道:“末将蒲子通护驾来迟,太后娘娘、陛下受惊了!请太后娘娘勿忧,衡州知府等逆贼已伏法,如今衡阳城诸门皆有末将麾下镇守,勤王之师正潮涌而来。”

    夏氏确实受惊了,嘴唇苍白地抖着不知道说什么,只感觉如坠冰窟。

    一念之间,她脑海中浮现起朱厚熜那张年轻又总带着笑容的脸:她这个苦命人终究是被当做了饵,如今莫名其妙地被称呼为太后娘娘了。

    什么太后娘娘和陛下?什么勤王之师?

    她只想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到了衡州这两年,过得其实不错,没那么多拘束了。

    睿王府内,夏氏听得到各处响起的惊叫与惨呼,还有一些放肆的笑声。

    她惊恐地对着蒲子通摇头,愣是说不出话来。

    蒲子通却不管这些:“来人,守卫好行在,为陛下更衣!”

    皇帝若不在京,巡幸所到的位置就叫行在。

    即便是太子,按大明会典,服饰与亲王等也区别不大。

    现在,蒲子通这些人已经要拥立朱载堚为帝来吸引火力的模样。

    面对势在必得的蒲子通,夏氏根本无力阻拦,只能紧紧抱着朱载堚,哀求着说道:“将军,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蒲子通看着风韵犹在的“皇太后”,嘴角挂着“忠诚”的微笑:“太后娘娘,陛下既为先帝嗣子,本就是正统。末将忠君用命,天下皆拥戴正统。等讨逆功成,末将也不需封赏,只盼不负先帝拔擢之恩。”

    夏氏不肯。

    她虽然懂得不多,但是黄袍加身的典故还是知道的。

    朱载堚若穿上了这身衣服,就再没有回头路了。

    可是蒲子通既然敢杀了衡州知府闯入这睿王府,她和朱载堚其实也已经没有了回头路。

    而在长沙府,事发时恰好巡视水利和灾情的王邦瑞被绑了起来,正被按于城中闹市街口。

    六十八岁的朱见浚是自己主动站出来的,在他身旁,还有他的孙子朱厚火冒。

    原来的长沙知府傅荣忠已经“升官”成为兵部左侍郎。

    街口跪着一大排官员,傅荣忠站在一个香案前面主持着礼仪。

    朱见浚在现存藩王之中,辈分是相当高的,毕竟他是英宗之子、宪宗之弟,天顺元年封王,成化十三年就藩,在这长沙府已经呆了四十七年!

    长沙府治所在的长沙县城百姓,没有不知道吉王的。

    朱见浚大礼祭告着天地:“列祖列宗在上,兴献王之子受逆贼挟制窃大位,不思锄奸,反败坏祖制、不遵礼法、戕害宗室,大明基业将不存!今我奉先帝嗣子正统之命,奉天讨逆!天下文臣武将受大明封赏,皆听皇命,还我大明江山社稷于正统。今日,先以伪帝逆贼所任叛官祭旗!”

    他的儿子已经早逝,但他还有孙子。

    朱厚火冒心情很激动。

    王爷爷说了,只要奉了先帝嗣子为正统,那么江西益王也不得不反。

    战事一起,东面就有江西诸王为屏障。南直隶和浙江灾情更重,一旦东线战事胶着,天下坐岸观火之辈就都会倒向正统。

    新法新学要侵夺官绅之利,有几人不念着昔日旧制之好?

    这就是人心所向!

    而如今兴兵的,长沙、衡阳二卫将官都与洞庭湖畔良田及商贾之利分割不开。

    那睿王区区幼童,又如何能真的坐得稳皇位?

    只要大事一成,将来这天下会是他朱厚火冒的!

    朱见浚一生已经历数朝。

    他生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