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总喜欢一举多得

    第297章、总喜欢一举多得 (第2/3页)

国策会议回来后,为什么跑去宁波呆了近十天,还带着海运局的总裁、原山东都指挥使司兼漕军山东总的一把手马澄?

    宁波,那是原先浙江市舶司所在啊!

    他们不知道的是,严嵩与马澄去看的是一桩不起眼甚至有点费解的事。

    但因为是皇帝亲自交待的,所以严嵩和马澄都不敢轻慢。

    现在,两人走了一圈回到了杭州,面前放着几个盒子。

    “不知这是不是陛下所寻之物。”

    盒子里,放着的或灰白或灰褐、看着颇为粗粝的石头。

    马澄属于“戴罪立功”的,如今总裁海运局,皇帝正月里传过来的命令着实有点重:从海外寻觅到大量采买这种石头,会是海运局后面的一个战略任务。

    “不会错吧?鸟粪石……顾名思义,应该是这种物事。”

    开完国策会议的严嵩也不是立刻就启程来浙江,朱厚熜当时见过金坷垃之后,想到了鸟粪石便跟严嵩提了一句,因为他记得浙江海上的岛不少,也许能找来先做点实验。

    “若真是此物……”严嵩皱着眉,“陛下之意,这物事若于我大明庄稼真有奇效,将来所需数目便会极大!听陛下说,此物多产于茫茫大海岛上,盖因飞禽海上多寻觅岛屿落脚,经年累月方成此石。既然多产自海外岛上,如何寻来大量这鸟粪石,那倒有些难了……”

    产于岛上,就意味着开采所需人力、转运都成大问题。

    而这东西只是石头,如果不是量很大,也值不了多少钱。采买贵了的话,又怎么能达到皇帝说的物美价廉之肥的效果?

    任何时候,成本都是必须考虑的东西。既然陛下是要看看将来能否如同那铁锄、铁犁、铁耙等物一样惠及千万农家,就要便宜。

    严嵩来浙江的背景,是浙江出了日本争贡事件,皇帝要先裁掉浙江市舶司,浙江需要稳。

    他在浙江稳了两年多了。这段时间里,张孚敬从广东去了山东,帮助皇帝办了孔家,严嵩在浙江又有何作为?

    自然无过,但也称不上有大功。

    可如今朱厚熜虽然只是让他找点鸟粪石去实验一下,但凭借严嵩的脑子,他清晰地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新法虽然将鼓励一下商业,但大明仍旧是以农为本的。要不然,堂堂天子之尊,为什么会亲自关注起肥料之事?

    此事若办成,大明万民称颂。

    目标:便宜量大又好用的肥料。

    严嵩沉吟了一阵,眉头渐渐松开了:“传本督令,各府勿要等到乡贤推选完毕再报上来。如今各府县候选,本督要一份名单!”

    说罢铺开了纸张,准备呈一道疏,连同找到的这些鸟粪石一同送入京。

    ……

    高一尺,宽一寸。龙纹花边,桑树茎穰造的青色纸张,中间有壹贯字样,其下是数串铜钱模样,再下面有“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等字样。

    这是大明宝钞。

    再旁边,是铜钱通宝。从洪武通宝到弘治通宝,肉眼可见的质地已经越来越不同。

    另外,就是各种民间私铸的铜钱,还有各种碎银、银锭、银元宝。

    时至今日,大明官方是不允许白银流通的,甚至铜钱的法定地位还没有宝钞高,但宝钞却是基本不用了,除了许多课税仍旧死板执行着折钞、一些俸禄也有折钞发放。

    “这么说,废钞最大的麻烦,在于课税涉及到的士绅富户,官员俸禄足额不折色带来的钱粮压力,顺应如今实际情况承认银子的地位却会给普通百姓带来诸多压力?”

    看了他们拟的方略一晚,朱厚熜在国务殿里发问了。

    在以前,粮赋是交实物,许多税也是要交实物。但其中也考虑到一些实际情况,折钞、折银也有。

    官员和宗室、勋戚的俸粮,也渐渐基本上都有折钞发放。

    宝钞又不值钱,有地位的人要这些干嘛?反倒地方上要交税的人,愿意想法子屯一些宝钞好折交上去。

    大明宝钞有着可笑的流动性,偏偏如今牵涉到的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

    相反,后面新法想要改革赋税、徭役,统一科则之后只用交银,却会给老百姓带来一些不便。

    铜板都没几个,想有银子交上去,只怕得想方设法卖点什么。

    麻烦的还包括:大明如今本就缺铜、缺银。

    这只会导致万一普通老百姓需要去找银钱交赋税了,得卖掉更多什么才能凑齐。

    “臣等以为,有两个法子。其一,造印新钞,以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