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得失,代价

    第343章、得失,代价 (第2/3页)

    “臣谢陛下隆恩!”他射出那一箭的小山包从此有了名字,他严春生的名字自然也将传颂百世。

    至于功劳,那是要慢慢议的。

    作为最先赶到镇安堡的一员,朱厚熜向他问起了很多细节。

    落汗沟之战因为两边都放的山火,突破身体极限一般在那里陆续鏖战了一天一夜的双方将卒,活下来的,也无不汗出如雨。

    这里殒命了一个蒙古大汗,更是一场血与汗的战斗。

    朱厚熜召见了建立不世奇功的严春生,另一个立下不世奇功的李瑾却已身死。

    “大同左副总兵李瑾勇战无双,追赠赤城侯。何全安指挥有方,稳守镇安堡至俺答来袭仍坚持了近四个小时,追赠怀安侯。李瑾、何全安之子年幼,先入锦衣卫武学,待长成后直接袭封伯爵。其余战死将官,一概追赠县爵,有子长成者,便令先袭封乡爵,叙功后授职。”

    “臣领旨。”

    杨一清也轻声叹了口气,一场大战,宣府总兵如今可能仍旧会伤重不治,大同副总兵都战死殉国,这场仗打得不可谓不惨烈。

    但他们换来的战果,配得上这追赠的爵位。

    严春生则低着头眼睛一亮:李瑾被追赠的可是侯爵,自己还活着,虽然可能会矮一级,但至少也会是伯爵吧?

    活着的人,功劳将再议。战死的人,要先行给予荣耀。

    朱厚熜启程回去宣府:“传旨武定侯,守好大同。传旨何勳,暂署宣府镇总兵,重整宣府防务。传旨王守仁、王宪、唐顺之,到宣府见驾!”

    谋划一年,激战两月余,这场大战终于告一段落。

    但这场大战有脱离谋划的过程与结果,大明边镇也面临新的形势。

    ……

    草原上,在察哈尔万户驻牧地的外围,俺答目送察哈尔部的骑兵缓缓北去。

    他的目光深邃,昂然坐在马背上。

    接下来,是草原上的风云激荡。

    没有其他的可能,在路上,俺答已经表达了他的态度:他必将效忠博迪的长子打来孙,尊其为汗。

    他是直接从宣府西北面撤走的吗?不,是衮必里克在大同西路战败,大同明军随时增援宣府。这一仗,已经无法按原计划进行下去,而已经深入燕山西麓的大汗很危险。

    至于从宣府腹地一路打穿过去?那是两部大军都可能被围。俺答从坝上绕过去营救,又有什么错?

    他在路上的信息,一直在派遣哨骑试图前往赤城送信。但大家都看到了,明军早已设了包围网。

    他损失了数百传信的精锐呢。

    话是由他说的。虞台岭一战,他麾下的勇猛已经不需要被怀疑,他土默特部战死在那里的儿郎都是真实的,他逼得大明收缩龙门川两侧大军回援宣府、把宣府大军都牵制在宣府上西路也是真实的。

    如今,博迪错失突围良机,能怪俺答吗?

    不,不仅不能怪,汗庭那边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土默特部愿意臣服,愿意继续作为汗庭的先锋征讨不臣部族,那难道不安抚,反而翻脸?

    这一战,俺答付出的最大代价就是不惜一切以最快速度攻破虞台岭。

    但他收获的太多。

    现在,他无比期待他那个损失很大的哥哥也来寻求他的支持,尝试效仿他们的父亲,在当年达延汗死后也去抢一抢侄子博迪的汗位。

    毕竟,他亲爱的哥哥可是右翼三万户的统领,是济农之尊呢。

    左翼中的兀良哈,之前就与喀尔喀起了争端,受到过博迪与右翼的征讨。这次不知道是怎么被博迪说动的,但在蓟州北面,他们还不是百般推阻,一直没有给蓟州真正的压力?

    还有右翼中的永谢布,这次不肯出兵,只在坝上这一带提供了粮草,现在又将如何摇摆?

    打来孙与衮必里克,将分别许诺他俺答什么呢?

    “回丰州滩!”

    年轻的俺答志得意满。

    在丰州滩,年幼的马芳仿佛已经被驯化了,现在他成了小帮手,帮助他的“主人”驯化那些这一次大战被掳掠过来的边民。

    在这里,他们不知道这场战争的过程与结果,他们只看得到土默特部的高兴。

    马芳告诉自己,只能忍,只能看着,这些被掳来的汉民里有哪些是跟他一样矢志要复仇的人。

    边镇的将卒都是废物,这才让他们被掳到这里来。

    要想不成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