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路易斯的盛装被嘲

    第421章、路易斯的盛装被嘲 (第2/3页)

国的权贵、百姓都向往大明,来不了大明,也会想方设法买点来自大明的好货。边市税收,那不就会多起来?

    眼下还没见效,但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好在葡萄牙的国书已经到了京城,这些天杨慎的心情好了很多。

    京城百姓还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参策们无不振奋。

    海师远征,前面是花了很多银子造舰、募兵,然而这一仗打完,那个西洋小国,当真能赔出来这么多银子?

    朱厚熜要求的是一千万两白银,阿方索超额完成。两百万两黄金,那可以换成一千二百万两了。

    “只要一千万两。”朱厚熜提醒杨慎,“赔偿还是阿方索负责送来,给他留一点在葡萄牙那边站稳脚跟,对于后面南洋都护府那边源源不断获利十分重要。况且,这一千万两也很难都是金子、银子,也不可能一次就都拿出来。”

    对此,杨慎也理解。

    如果让他直接从大明拿出一千万两现银,那不如直接杀了他。

    而葡萄牙不过大明一府之地,纵然在域外也占了一些地方,也不过一省之地。

    能答应这么多的赔偿,已经是让杨慎喜出望外的了。

    赔款这种事,饱读史书的大明官绅自然也不会陌生。

    当年赵宋,不就是年年有岁币负担吗?

    没想到,如今大明居然能享受到这种好处,还是来自万里之遥、平常基本不会打交道的西洋小国。

    借这个机会,朱厚熜自然再次教育他们:“朕此前心心念念南洋海上长城,都是因为这些。如今远航,比昔年要稳妥多了。那葡萄牙、西班牙虽是小国,然万里远航、贩运货物,所得利益远超你们想象。这不,朕虽然大开口,那葡萄牙国主还是答应了。可见把账算下来,继续从马六甲一船一船货物运回去卖,长久来看还是赚的。”

    他要的不是强调自己的先见之明,而是提醒:“大明对西方货物所需不多,今后,他们大抵还是只能主要用金银来换大明货物。以前是缺金银,但今后,每年百万千万计的金银进入大明,你们需要仔细琢磨朕此前所说的问题。若是物价因此飞涨,那就是百姓遭难了。多出来的银子,一定要想好怎么控制着流入民间。”

    马六甲、广州、宁波、诸多边市,以大明如今的影响力和物产丰富程度,在周边当真没有那么多所需要的东西。

    金银之外,恐怕也只有粮食、木材、矿石这些大宗商品。

    如果金银变多了,都堆在大明,那必定会引起物价的上涨。

    所以哪怕贵一点,如果能从周边买来更多粮食、木材,把它们供应到国库和国企内部的流通体系,承担必要的亏损,却也是一种经济战。

    皇帝暂时搁置了对外用兵的心,大明重臣们日常上课的感觉又回来了。

    这个时候,李已经回到了汉城。

    他当然不敢去劝李怿,只是委婉地表述了大明天子因为担心朝鲜误会大明想插手朝鲜王储之争,因此让他回来了。也不派大儒到朝鲜讲学,不然倒像是支持朝鲜士林派。

    九连城那里的对朝边市已经开始,李怿从李这里了解到了大明天子把不想争权的宗室、勋臣都以皇家企业的方式捆绑起来的做法,因此十分高兴地准备效仿这个做法。

    勋旧派确实不能继续委以重任,免得像当年支持他登位之后再挟持朝政。但是,用他们从对大明的边贸中赚钱、用利益捆绑起来,这是加强他王权的做法。

    同时,也对士林派的人叹息:不是我不愿意奏请上国帮助朝鲜大兴文教,只是朝局如此。若当真遣了大儒入朝讲学,只怕朝堂将有上国搅乱朝局、兵锋直指朝鲜之论。若外患当前,朝局将如何?

    勋旧派要拉拢,如今已经势微不少的士林派也要鼓励。

    对此,士林派自然心中清楚:这是已经势力极大的世子派继续坐稳位置、压制其余人一致对外的好借口。

    而现在,这个借口不存在,大明只准备好好和朝鲜做生意,每三年接收五个从朝鲜派去的留学生。

    朝鲜内部的事,大明懒得管。

    就在这样的时候,五月里,文定王后终于安然生下了一个孩子。

    是男孩。

    过继在文定王后名下、由她抚养却一贯被“甚薄”对待的王世子,她亲生的嫡次子李峘,被大明皇帝短暂“欣赏”过一阵的现存庶子中最年长者李……

    朝鲜的王储之争进入新的阶段,路易斯则终于在通州下了船。

    码头之上,正有一队人迎接着。

    他们迎接的不是路易斯,而是另一个中年人。

    “子明兄,别来无恙?”

    尽管他们也被路易斯神奇的装扮惊呆了一下,但看到有身穿官袍的人在,倒也只是行注目礼,又不能冷落了他们迎接的那个人。

    看着那群人激动地迎过去,路易斯疑惑地问一旁的礼部官员:“这个人是?”

    一路到京城,他确信了大明是真的大,也是真的繁华。

    沿途的长沙、武昌、南京、淮安……哪个不是比里斯本还大很多的大城?

    所以,他的心态也在变化。要赔偿的是他哥哥,他又能怎么样?

    “颜伦颜子明。”那礼部官员微笑着回答,“有好事者,近来在评什么京城十绝。琵琶、投壶、吹箫、三弦、蹴鞠……自然还有象棋、围棋。这颜子明,成名已久,未曾一败。这回棋圣杯,他自是停下了南下游历,要回京夺魁的。”

    “围棋……”

    那礼部官员笑而不语。

    他估计这些来迎接颜伦的士子,只怕有不少是已经参与了猜谁夺魁的盘口,其中颜伦真正的故旧大概只是寥寥数人而已。

    若是往日,又哪里有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