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饼越画越真了

    第435章、饼越画越真了 (第2/3页)

出了什么要老夫来处置的大事,再由老夫奏请陛下吧。”

    调和折衷是他的主旋律,这个坏人,他是不想做的。要出手时,必定也是卖个好,调和折衷一下。

    他心里可是很清楚的,杨慎这个脾气已经把问题点透了:如今有些情况,就是因为陛下鼓励行商的大方向,最终还是官绅富户们得到了绝大部分的好处。

    管了田土再管行商财路,难道当真对官绅富户赶尽杀绝?

    这些人才是大明如今国富力强的根基,不能搞得不稳。

    张璧看了看刘天和。

    这次大察集中的方向就是工商部职权的那条线,刘天和一直一言不发,显然已经感觉到不妙了。

    如今的工商部可不比昔年工部了,已是美差。

    张璧已经预感到了,这次一定会查出很多大问题的。

    谁会对工商部尚书和领工商部事的国务大臣这两个位置感兴趣?

    ……

    严嵩没参加这次会议,他从原先的文教部尚书入了国务殿后,领的是礼交部事。

    但礼交部与这件事无关吗?

    大有关系。

    整个大明,如今边贸是利润最高的。最有实力的商人,和官员们来往得最深入的,往往是拿到了边贸牌照的。

    而在山西的徐阶,一直和他保持着很好的关系。这一次,严嵩本来也在运作他回到中枢。虽然还只有三十八,但正三品平调、做个某部左侍郎是可以的吧?

    再做三年,升任尚书,而后再去总督一省。如此六年后,严嵩若能做总辅,徐阶也够资历可以进国务殿了,必定能成为自己极大的助力。

    现在徐阶却牵涉到了蒲津桥的事情。

    严嵩知道这蒲津桥的事情不简单。他熟悉自己这个学生,徐阶既然奏办此事,在工程的质量上就绝对不敢轻忽,那不是断自己将来的官途吗?

    本能地,严嵩怀疑起是有潜在的对手在未雨绸缪。

    朝中重臣里,严嵩的威望已经是被皇帝越压越大了。

    御书房首席,总督浙江,礼部尚书,文教部尚书,国务大臣……他已经在显赫的位置呆了二十年。

    再有六年,杨慎要卸任了,如果严嵩仍旧身体健朗,那么总理国务大臣的位置舍他其谁?

    在外界看来,严嵩一直是圣眷极隆的。

    只有严嵩总是感觉到皇帝在刻意压他。

    如今蒲津桥出了事,为何要大察?为何主要方向是官员履职、工商事?

    严世蕃如今表面的身份也是在经商……

    以筹备万寿大典护卫事为由,严嵩找到了陆炳。

    这个锦衣卫指挥使、驸马都尉,和严世蕃的关系不错,和皇帝的关系更不用说。

    陆炳觉得现在就来商议万寿大典的事太早了,还有四个月呢。

    所以他猜到了原因,因此笑道:“无怪陛下盼严国老再伴驾二十年,严国老凡事想在前头。”

    “不敢懈怠啊。”严嵩旁敲侧击,“世蕃在日本栉风沐雨,连妻儿都顾不上。我只盼把陛下交办的事情办好,早享天伦。陆指挥贵人事忙,现在不先商议一下,恐陆指挥接下来没那么多精力。”

    “……也是。”陆炳笑了笑,就此与他先论公务。

    他得王佐真传,又在锦衣卫呆了这么多年,三十二的陆炳也早就锤炼出来了。

    任凭严嵩想探听些风声,但陆炳的太极功夫也不差。

    等到夜里把新近奏报呈到养心殿时,陆炳才提了一句:“严国老看似有些不安。”

    “怎么不安的?”朱厚熜低头看奏报,顺嘴一问。

    陆炳转述了一下经过,朱厚熜顿时无语摇头:“这家伙,还是这样。明知伱会向朕禀报,还故意如此,这是探朕的口风了。”

    是心虚吗?

    这么多年,朱厚熜也清楚严家的情况。严世蕃既然在做生意,严嵩虽然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但同族、同乡也有一些。

    要大察的事情安排下去,天下间又有多少官员完全不涉及到亲族、亲友行商这种事?又有多少官员是规规矩矩的?

    最终一定是会波及一些重臣的。

    问题在于,哪些人会是典型?

    心里敞亮的都很清楚:这样的事是免不了的,有效的办法无非也是时不时杀一杀风气,办一批典型。

    而对皇帝来说,也是向群臣树立权威的手段。不论位置有多么诱人,最终能上去,那还是要皇帝来点选。

    若不想用你,那就会点出你身上的问题。

    如今,严嵩感觉皇帝是想点出他的问题。

    朱厚熜其实不是这么想的,他只是要在目光外投之前整一整内部风气,免得在今后积重难返。

    “这事朕知道了。”朱厚熜把奏报放到了一旁,“黄锦,你去告诉严嵩一声,明天夜里朕和他一起用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