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战争机器,启动!

    第462章、战争机器,启动! (第2/3页)

在,还在夏言的任期,这一次的功劳又怎么会缺?

    所以他把舞台交给了唐顺之,不如把这个好卖给他。

    唐顺之指着沙盘上的朝鲜和日本:“朝鲜此次必定大乱,但反倒可以放在后面。先夺了对马岛和这日本九州四国,朝鲜便已是被大明王师合围之势。日本国土狭长,海疆极广。海师精锐齐出,陆上野战,在日本那等多山、狭小地势里,火器鸳鸯营对上仍用刀剑、少马的倭军,不是横扫之力又是什么?”

    “一个争权不休,一个诸雄争霸,朕问的是这两处?”朱厚熜皱着眉,“吕宋也扼着海上要道,日后要防着外敌自东边海上而来,吕宋是必须要拿下来的。对那里,大明就知之甚少了。海上也不谈,以大明海师战力,眼下是定然吃不了亏的,总能夺得据点,宣称王土。”

    他指了指几个地方:“重要的,是外滇、交趾这一带,是吐蕃、天山南北、漠北!”

    唐顺之则看向了杨博,笑着问道:“惟约在南洋做了数年都护,对于那里有何高见?”

    从杨博的履历来看,皇帝对他将来的安排恐怕就是辅佐皇长子,以后得长期呆在南面了。

    杨博开口说道:“外滇诸藩,其形制仍是大中小各族各成一统,以效忠臣服结为表面诸国,疆界更是不清不楚。平外滇、交趾一带,自然是水陆并进。陛下,臣以为有几处要害。”

    “讲。”

    杨博也伸出手去指了指:“北交趾河谷沃土,当为大明实土。南交趾、占城、暹罗之阿瑜陀耶、上缅甸之孟养、中缅甸之东吁、下缅甸之勃固,这些地方拿了,那些深山密林就被大明实土及新藩国包围。车里亲善大明,兰纳王女为陛下宫嫔、皇子之母,一个改土归流,一个封为藩国助其拓至木邦山地,那么西南便无碍。既可扼住吐蕃,又通汪洋大海,可为臂助进窥瓜哇等南洋诸岛。”

    朱厚熜又看着唐顺之:“西域和俺答呢?”

    “西域和漠北辽远,沙海、雪山、冰原,都不宜步炮大军远征。要解西域和俺答的难题,臣以为症结在吐蕃。”

    夏言不得不开口了:“吐蕃太过易守难攻,向来自成天地。”

    “正因易守难攻,故而吐蕃一直不甘寂寞。夺了青海后,臧僧频频远赴青海宣扬佛法,边民多有笃信。俺答引黄教入草原,正因吐蕃可助其威胁吐鲁番、威胁大明。”唐顺之对朱厚熜弯了弯腰,“陛下,俺答避战数年,对付汗庭,最好的办法还是逼他来战,先消灭其主力。攻吐蕃,只需先佯攻,俺答不得不遣主力牵制大明。”

    朱厚熜若有所思:“俺答定会搭救吐蕃?”

    “吐蕃与如今正在成势的察合台有教义之争。对吐蕃来说,若能让西域改信佛法,那就能让西域及漠北尽信黄教。彼辈以教法统御诸民,信众越多,则力量越强。故此,满速儿夹在已然结盟的汗庭与吐蕃之间,又要面对大明,他是最乐见大明先剪除后患的。大明佯攻吐蕃,满速儿必定坐视,择机倒向大明,试图左右逢源。”

    唐顺之说着判断,然后指着漠北:“俺答苦心孤诣,为的就是把西域逼得成为大明之敌,让大明北面、西面数万里都面临威胁,忌惮之下保持现状,以待良机。若大明有倾力解除吐蕃的迹象,满速儿必定会再倒戈,甚至愿意归还大明关西七卫故地,仍据丝绸商路立足西域。俺答知大明军力非同凡响,岂能坐视大明当真除掉吐蕃?”

    朱厚熜看着沙盘上辽阔的西域,又看向青藏高原,心中琢磨着难度。

    “佯攻?”他摇了摇头,“若不是当真有灭除吐蕃那些僧贵的架势,俺答恐怕不会给朕轻易灭了他主力的机会。”

    而如果当真要攻灭吐蕃,那又谈何容易?

    强汉盛唐,对吐蕃也只能采取特别的战略。在如今这种技术条件下,青藏高原的地势太有优势了。

    所以朱厚熜再次问唐顺之:“你再说说,吐蕃如何横扫?”

    那天,唐顺之把牛皮吹得太狠了,现在朱厚熜时不时就拿这个来怼他。

    大明军队的战力如今确实是强绝一时,但是行军作战可不仅仅是战力高低的简单算术。如今海路上由于多了不少大海船而改善了后勤条件,但陆上,尤其是地形条件险恶的陆上,仍不容乐观。

    不管现在商定好怎样的大战略,最终还是需要真当真枪去战。

    这具体战法,现在也要考虑好了。

    唐顺之笑了起来:“正因吐蕃易守难攻,若大明军队身陷高原,有了被击败的可能,俺答才能上钩。满速儿虽不会出兵助吐蕃,但借道给俺答还是做得出来的。陛下,河套、宣宁骑兵与鞑子这几年来只以练兵为主,虽然骑兵也带了鸟铳、小炮,但这些年的军器变化,俺答还是知之甚少。”

    他伸出四根手指:“炸炮改成的地雷炮,大量的手榴弹,大量的望远镜,特战营。臣这些年在河套除了守土安民,其他时间还在思量新战法。远征不易,但正因远征极易陷入困境,反倒有以守为攻、大破敌军、丧其肝胆的战法。一曰地雷阵,一曰擒王术。”

    夏言不由得看了看他:擒王术……很大逆不道啊。

    朱厚熜倒是兴致盎然:“详细讲讲。”

    地雷这种玩意,在如今更为系统的大明军器开发体系下也不新鲜了。

    它本来很早就有。各种乱七八糟的记载里,甚至从秦朝就找到了这玩意的踪迹。包括诸葛亮也用过,虽然目前那只是三国故事里的野史。

    然而宋朝时,就有正儿八经的正史记载了。

    《武经总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