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活不到他驾崩

    第488章、活不到他驾崩 (第2/3页)

皇帝大志的,不也仍旧用这种方法来为他们将来在朝鲜的利益拉拢本土力量吗?

    路漫漫,能多走一步是一步吧。

    夜长长,能多……

    ……

    吃人家的嘴短,干人家的……

    朱厚熜的腿倒不软,不过对于梅定甲,第二天就让他的儿子梅鼐跟着陆炳一起进入锦衣卫了。

    这天他按计划先去了北洋海师的军营时,依旧步子稳健、英姿不减。

    “这段时间,到宝船监用心习练。开春后,赶在海风大起之时先到仁川,再到济州岛、对马岛。朕盼你们以玄龙舰为首,早日凯旋!”

    他喊话的这些人,是即将作为玄龙舰第一批舰员的将卒,也有其他木制战舰的将卒。

    新舰只会大有不同,至少包括不少的蒸汽机操作。

    出征之前,皇帝能来巡阅,那本就已经足够了。

    何况还是这种寒冬腊月里?

    朱厚熜是不同于之前的皇帝的,顶多召问一些官员。

    他长年累月锻炼身体,心里也没有太多包袱,亲自去了许多库仓看看粮食军械准备情况,又登上了目前这里的劈波斩浪舰看看备战情况,中午更是在军营里用了用午膳。

    “犯过错”的戚继光在这里,朱厚熜在下午离开前把他喊了过来。

    “晕不晕船?”

    “……回陛下,臣已经不晕了。”

    朱厚熜笑了起来:“那就好。你父亲虽然官已经不小了,但朕对你是有期盼的,要不然也不会让你去陪新建公最后一程。”

    王守仁逝世后,追赠公爵,恩荣顶级,这是应当的。

    没有他当时和朵颜的商议、及时的决断,不会有那一次阵斩蒙元大汗的机会,也就更不会有后来俺答北撤的形势逆转。北患如果依旧,大明便不会有改革军制的时机,自然也就不能有此时的四方经略大计。

    戚继光是朱厚熜用来“榨干”王守仁最后几年的军事思想价值的人选,也是朱厚熜心目中一定要与倭贼有些渊源的人选。

    “臣必奋勇作战,不负陛下重望!”

    朱厚熜点了点头:“东瀛才是你的舞台,去吧,朕等着你建功的好消息!”

    腊月里,一封信寄到了荆州。

    张居正收到了信,打开之后看完有些愕然。

    自从那回“犯了错”,他被革除了太子伴读的身份,又回到了荆州老家,潜心准备科考。

    说来也是唏嘘,不知是不是湖广这边的主考官心存忌惮,他今年的乡试居然没考上,那自然也就无缘明年的会试。

    而下一次会试,就要等到原本的嘉靖二十六年、新历法中的公元二三八八年了。

    可以说是自从童年被点入京之后的第一个“大挫折”了,他体验了一番官场之中地方官员信息不够通畅之下的人情冷暖。

    而现在,他收到的是来自朝鲜的信,写信的是辽王。

    但张居正很熟悉,这好像是辽王母亲毛氏的口吻。

    信的内容很简单:诚邀他去朝鲜,将来许诺自不必言。

    张居正很懵:难道毛氏不知道自己曾做过太子伴读?她也不知道这件事的内情,以为自己真的是被皇帝厌恶了?

    这事有些敏感啊,一个弄不好,只怕当真让人以为辽王野心有点大。

    太子将来的班底你也抢?

    张居正旋即哑然失笑:是了。痛失太子伴读身份,乡试不中,眼下大明除了一些消息及灵通的众臣及皇帝、太子等寥寥数人,谁知道这是他张居正自己选择的路?

    他当然是摇着头提笔开始回信婉拒了。

    同时还要向太子去去书信,委婉点明事由,既是提醒太子、对太子尽忠,也要通过太子让陛下知道。

    虽说不需陛下可怜,但是乡试总不能这么揣摩上意、明摆着对我不公平吧?

    区区乡试,连副榜都上不了,张居正属实为此无语了很久。

    他不信自己在这一科湖广乡试诸生员中那般不堪,又不是自负必能名列前茅,副榜都上不了?

    但他难道冲去撕?

    朱厚熜暂时不知道这些事。

    沈啓奏明了他的考虑,后面玄龙舰下水就只是观礼了。

    当然,出于对沈啓这种企业高官办事态度的鼓励,朱厚熜又以玄龙舰造办之功,封了一个御海伯下去。

    造办官匠、协办诸人,更由朱厚熜做主,从原本的计划经费里拨了一部分作为年终奖金。

    而后再去看了看大沽重工园的情况,朱厚熜此行便结束了。

    回去时和来时不一样,“御辇”里多了两个美人,其他诸臣就不再同行。

    而这两个已经被朱厚熜赐名云卷、云舒的两姐妹,自然惊叹于从没体验过的火车。

    回到“阔别数日”的紫禁城,接下来便只是准备过年了。

    临近除夕,紫禁城里到了喜讯。

    越王妃在云南顺利诞下一子,大明皇长孙降生了。

    虚岁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