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宋公的意难平

    第一百三十四章:宋公的意难平 (第1/3页)

    八十年前,宋征还没有从军,束发之年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

    他有着文人桀骜不驯的风骨,也有着忧国忧民的内心,只是体弱多病的他不能从军,只能常常在挑灯夜读的时候自顾叹息,感叹报国无门。

    任谁也无法想象,八十年后的今天,宋征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宋公。

    那时的阳宁国还没有一统中原,但已经在诸国的博弈之中占得上风。

    同年北国南下入侵,铁骑不断袭扰着阳宁国北部边境,抢夺牲畜掠夺金银,边民都被抓去成了奴隶,如果遇到反抗,铁骑将会屠村。

    宋征所在的村落就遭遇到了北国铁骑的屠村,眨眼之间,原本和谐美丽的村落变成了尸山血海的景象。

    宋征被母亲藏在地窖之中,才幸免于难。

    他在地窖之中躲了三天,靠地窖里的腐食和虫子存活。

    三天之后,确定铁骑离开,他才从地窖中出来,映入眼帘的画面,只有遍地的尸骨,和大火焚烧后倒塌的房屋。

    宋征埋葬了自己的家人后,便南下投亲。一路之上靠乞食度日,他徒步走了数月,才来到了几千里之后的叔父家中。

    叔父名叫虞塞北,年幼时遇到天灾,宋征的父亲给了他一块馒头。

    那个年代,一个馒头就是一条人命,一食之恩便是救命之恩。

    后来,虞塞北开始经商,家境日益殷实,经常去看望宋征一家,一来二去,两家便成了通家之好。

    再后来,虞塞北用金银上下打点,在朝中买了个官,家境更上一层楼。

    听闻了北国铁骑屠村,只有宋征一人活下来之后,虞塞北泣不成声,对着村落的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响头,缅怀遇难的好友。

    此后,宋征便在虞塞北的家中住下,又被虞塞北收为义子,视如己出。虞塞北出钱为宋征治病,疗养身体。

    时逢阳宁国重武轻文,学子报国无门,宋征便决定弃文习武,决心踏入武学修炼体系。

    虞塞北得知后,又用重金请了以为中三境的武学高手给宋征做家教,教他习武,宋征天资聪慧,是难得一遇的武学奇才,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初三境的全部修为。

    在虞家的数年时间,虞塞北的女儿虞妙音对宋征芳心暗许,宋征对虞妙音也是一见钟情。

    但宋征总觉自己亏欠虞家,更何况已经拜虞塞北为义父,此举颇有些坏人伦败纲常。

    后来,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