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奴隶制度,吐蕃最大的软肋

    第八百二十一章 奴隶制度,吐蕃最大的软肋 (第2/3页)

那么起码可以获得相对公平的审判。

    但在吐蕃,下等人杀上等人,那就是天大的忌讳。

    所以不管原因如何,只要下等人杀了上等人,那么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略微迟疑,余泽有些担忧的看向李绚,说道:“王爷,如此行为,一旦被朝中所知,难免弹劾。”

    “所以,我们不强迫,自愿,自愿动手的,授田授房;不愿动手的,囚禁起来,一日一餐,六分饱,水减半,相信他很快就会主动的作出自己的选择了。”李绚的声音转轻,他早就想出了如何应对之法,无非就是挑选而已。

    “如果不愿承认是大唐子民的,唐律自然就不适应在他们身上。”余泽想了想,还是为李绚补上最后一个缺口。

    不入大唐户籍,不为唐人,律法自然就是另外一套了。

    李绚笑笑,然后摇头轻叹道:“绝大多数牧民都只是底层,人云亦云而已,饿上几顿,写个愿意效忠大唐的文书,悬挂于街市之上,自然便战战兢兢,不敢轻易背叛大唐。

    剩下的,不愿意归降大唐的,便是死硬分子。

    这些人,让下层人沾染上层的鲜血,便足够他们内心崩溃的;若是还不愿的,斩首便是。”

    看到李绚退了一步,余泽拱手道:“王爷仁慈。”

    李绚神色肃然,随后说道:“如今同仁境内,有耕地三万亩,但适合耕地的汉人只有六百户。

    算上去,每户二十亩永业田,三十亩口分田,但不能这么全分下去,我们需要留足余地。

    所有每户二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如此还能剩六千多亩,这样以后再有人,还能分一百五十户。”

    “还得要开拓。”余泽轻吸一口气,叹声说道:“同仁的耕地不只如此,有许多多年来一直被草场侵占,如今只需继续开拓,那么耕地自然会越来越多。”

    “但要有度。”李绚的脸上带起一丝认真,说道:“如今同仁的其他族民,也将是大唐子民,他们也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草场,牛羊赋税,也必须要有计算。”

    余泽沉吟着说道:“王爷是觉得,那些世家大族不会让真正的流民过来?”

    “征民公文一出,他们必然是要做手脚的。”李绚冷笑一声,望向东南方向,轻声说道:“他们那些人,天生掠夺成性,看到一点好处,就会直接扑上来,但又不肯自己下力气,这种利用伪装的流民进来,就能轻松窃取大量土地的做法,他们怎么会不做。”

    “不一定是伪装的流民,提前借贷大量的钱款,等到流民拿到土地之后,再用借据收走徒田地的事情,是最难防掉,想要清查很难。”余泽的脸色露出一丝为难。

    如今的同仁,靠的就是余泽和贺知章他们这些人在撑着。

    朝廷任命的县丞,县尉和主簿这些人,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人手不足,如何清查。

    “首先,用元帅府的名义下公文,同仁田地,十年内,不得买卖,这样那些世家和假流民肯定待不住的。”李绚略做沉吟,紧跟着说道:“来到同仁的每一名百姓,授田之时要求他们签署誓约,自身所有债务不超过五贯,但凡有不实者,以诈欺官私以取财物者,准盗论,没收一切财产,徒一年。”

    余泽琢磨着李绚的每个用词,最后点点头,说道:“此种之法,不仅可以用在田土之上,还可以用在其他很多地方,如此一来,治理同仁就要方便许多了。”

    “春夏以牛羊青草,秋冬以青稞五谷,有隆务河浇流灌溉,同仁百姓,一年便可自给,两年便可以赋税供应前线所需,三年可以反哺地方,如此余叔便可升任了。”李绚忍不住的笑了,春暖花开之景已在他的眼前铺开。

    ……

    “五年。”余泽突然有些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