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姚懿是名能臣

    第九百六十九章 姚懿是名能臣 (第2/3页)

个半月。”检校兵部侍郎高侃上前一步,拱手道:“逆黄河道而行,沿途虽然困难,但有实路。

    吐蕃如今注意力都在乌海,南昌王拥有进击轨州作为幌子,松州即便是有些注意,但梁郡公剑南道大军已经足够分神了。”

    稍微停顿,高侃继续说道:“八百里长途跋涉,顺便击破敌军,大半个月已经足够,真正的危险在若尔盖那一片方圆百里的泽地……湖泊,草沼,泥地,泥沼等等危机,起码要耽搁将近一月的时间,而且他的后勤必须要跟上。”

    “有黄河在,南昌王的后勤不会有问题。”李治轻轻摆摆手。

    李治最不担心的,就是李绚的粮道。

    河州和廓州的水车运输,已经让李治见识到了李绚在水运一道上的天赋。

    黄河上游虽然依然崎岖,但陡峭却不及河州廓州之地。

    “如此,应该会在五月上旬抵达松州。”高侃拱手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李治点点头,轻叹一声,说道:“打通松州,松州的粮草便可运往青海,粮草危机总算是能够缓解。”

    “幽州今年虽有小旱,但比去年要轻得多,不过南昌王和太子提前有所预料,所以南粮北运已经开始近两月了。”

    武后转头看向一侧站着的李贤,满意的点头说道:“二郎此事做的的确不错。”

    “这是正途。”李治侧身看向李贤说道:“日后多为父皇分忧,才是你这个太子该为之事。”

    “是二郎早先愚钝了。”李贤沉沉躬身。

    其实在东宫内部,对于此种做法,也不是没人建议过。

    其中尤其以皇甫公义为主,主张做一些花费很长时间,不那么快容易见到失效的沉重政务,用来为皇帝分忧。

    但左庶子张大安,却主张修书扬名,拉拢天下士子。

    这么做很轻松,而且能够更加稳固根基。

    毕竟太子之位才是李贤的基本盘,如果他分神,那么这些事情自然就会有人去做。

    天下士子之心,也会被有心人拉拢。

    这个有心人,说的当然是明崇俨和一干北门学士。

    “传旨梁郡公,剑南道诸州将一部分税粮冲抵军粮,运往青海。”李治转头看向李敬玄。

    李敬玄立刻拱手:“臣领旨。”

    “有剑南道担负一部分军粮运输,北地总能轻松一些。”武后转身看向李治。

    李治轻轻点头,南方的粮草不再经由长安,转运青海,中间的损耗着实能节省不少。

    “南昌王一旦打通松州,那么就能够从塘州,威州,茂州,进逼吐蕃东南。”李治的眼神闪过一丝狠辣。

    剑南道去往逻些,有两条路。

    一条路北行走苦海,乌海,柏海一路,顺逆黄河,通天河而行。

    一路过泸定,理塘,巴塘,进而攻至林芝,最后抵达逻些。

    “松州一通,即便是乌海再度失守,我朝依旧有重新夺回的可能。”刘仁轨躬身,说道:“而且,论钦陵如果拿不下东面,那么立刻就会如芒刺背,这样一来,即便是杀往大非川,也会担心被人抄了后路。”

    “那就是南昌王的事情了。”李治微微笑笑,说道:“大小花石峡,轨州,再加上松州,诸路支撑,又有南昌王驻守,朕可高枕无忧。”

    “恭贺陛下!”群臣再度齐齐拱手。

    李治再度摆摆手,道:“前线安稳,但境内旱灾再度联系,传令诸州,今秋诸相巡视各道,让他们做好水利河堤之事,确保百姓能平安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