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接连回京,暗潮汹涌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接连回京,暗潮汹涌 (第2/3页)

    随即,二十多名千牛卫从后面快速的赶了上来。

    城门内外,许多人都诧异的看了过来,今日这么多的权贵回京吗?

    城墙之上,守门郎将忍不住皱了皱眉。

    嗣郑王怎么突然回京了?

    但他随即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

    朝中何人不知,嗣郑王本身就没多少心思在金州别驾的官任上。

    实际上,金州上下也不愿意嗣郑王多插手金州事务。

    如今情况,也算各得其乐。

    金州刺史又不时地以各种名义派嗣郑王回京,名义是让他帮金州争取一些东西,但实际上还是让他远离金州。

    一般正常而言,各地刺史,进贡的进奏院,多在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后才回京。

    嗣郑王纨绔一些,提前几日回京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偏偏,今日赶上了这么多人一起回京。

    出使吐蕃河州刺史,检校鸿胪寺卿元明;周国公,汾州刺史武承嗣;嗣郑王,金州别驾李敬。

    还有南昌王和元万顷的郊迎。

    这里面,越来越让人感觉到,在水面之下,似乎有一股又一股看不见的暗潮在汹涌。

    尤其现在这个时候,太子还没有回京。

    ……

    紫宸殿中,李治微微抬手,翻阅眼前奏章的同时,说道:“元卿请起。”

    “多谢陛下。”元明赶紧躬身站了起来。

    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四周,中书令李敬玄站在左侧上首,后面跟着兵部尚书裴行俭,南昌王李绚,著作郎元万顷。

    今日,那是要好好的议一议吐蕃之事了。

    “说说吧,如今的吐蕃内部究竟是什么情况?”皇帝身体微微靠后,目光落在元明身上。

    元明拱手,沉吟着开口道:“回禀陛下,臣自仪凤二年二月末从昌州而行,一路经党项,苏毗,过唐古拉山口,抵达吐蕃境内。

    据臣观察,吐蕃大小邦省无数,但大体分为三块:西北荒凉之地,西南象雄旧地,还有东南吐蕃最富庶之地。”

    李绚站在一旁,轻轻点头。

    这和他对吐蕃的认知是相同的。

    吐蕃真正最核心的,还在东南一带。

    “然则西北虽然苦寒,但战士强壮凶悍,尤其唐古拉山南侧出口一带,更是以西北军团为主,绝对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元明拱手,然后说道:“至于象雄,臣多听人道听途说,倒是逻些,繁华景胜,绝对不弱于大唐一州首府之地。”

    李治的脸色沉了下来。

    大唐如今繁盛,多于数代人筚路蓝缕,不停奋进。

    隋末乱世到今日,虽然只有一甲子时间,但繁荣昌盛,终于少不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

    但吐蕃呢,在松赞干布,还有他的先辈,不过几代而已,在更早之前,吐蕃不过是荒凉一片而已,哪有什么千载文化积淀。

    能让吐蕃形成如今局面的,只有一个原因。

    财富。

    这些年吐蕃从西域,还有天竺等地获得了不可计数的财富,而这些,原本都应该是属于大唐的。

    ……

    “说说逻些吧,这几年战事,对吐蕃君臣影响如何?”李治的神色平静下来,目光从裴行俭和李绚的身上掠过,心思沉定。

    “是!”元明略微思索,继续说道:“臣抵达逻些之后,一开始并未见到其国君,甚至就连处理外事的臣子都没有见到,他们甚至直接派大军,将臣软禁到驿站当中,整整半年没有让臣见任何人,一直大非川大胜之后,吐蕃人才放松了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