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六国论,本王能写出三篇来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六国论,本王能写出三篇来 (第2/3页)

仆,太子卫率所有的内外务,也全部都要报备李绚。

    不过是他只看不管。

    红衣银甲的左右卫率已经开始守卫宫门,另外两队士卒也在有序撤离。

    李绚对着韦纪和苏良嗣点点头,两人点头回礼,然后李绚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的驶离东宫。

    韦纪和苏良嗣目送李绚离开,然后回身。

    相互对视一眼,眼神中多是习惯性警惕和温和。

    已经没有了初见面时的警惕和戒备。

    下一刻,东宫宫门已关。

    车帘也在这一时间缓缓落下。

    李绚收回目光,然后靠在车内细细思量。

    今日之事,恐怕早晚都要落到武后的眼里……

    不,今晚苏良嗣就会禀报上去。

    武后会做什么反应呢。

    ……

    马车晃晃悠悠,已经朝端门而去。

    出皇城的一瞬间,李绚忍不住看向皇城最中央的太极殿。

    还有位于更东北方的大明宫。

    车帘落下,城门上的灯笼照下的火光,通过晃动的车帘,落在李绚脸上,落在他满是讥讽的脸上。

    大唐修史,乃是从太宗朝传到今天的习惯。

    宰相们都要兼一个修国史的职司,李绚的岳翁刘仁轨,右相戴至德,还有郝处俊,赵仁本等人都是如此。

    李贤做太子,愿意趟这摊浑水吗,他不知《汉书》,《后汉书》编注是大麻烦吗?

    他知道,但他没有办法,有太多人逼着他不得不走那一步,有太多人,想要将权利从武后手里夺回来了。

    这样的人,在东宫不是没有,只是这些人很潜藏的很深,但将来东宫一旦编注《汉书》,这些人就会冒头出来……

    李绚摇摇头,看着车窗外的长安城,神色逐渐平静下来。

    有人闹一闹才好,这样人们才会在不需要的时候忘了李绚,而在需要的时候,再记起他。

    “绕平康坊走一圈,然后再回家。”李绚低声朝着外面嘱咐了一声,李竹立刻会意。

    前面领路的南昌王府护卫也慢慢的朝平康坊而去。

    李绚靠在车里,听着喧闹中逐渐安静下来的长安城,神色逐渐平静下来。

    今日之事,李显纳妃和皇太孙之事,李绚的确有算计的意图。

    或者说更多的试探。

    他在试探皇帝和武后对李显的态度。

    皇帝自不必多说,即便是武后,现在这个时候,对东宫也没有多少意见。

    也根本没有换太子的心思。

    所以薛元超才会在今日提起编注《汉书》,今日这个时机选择的更好。

    至于说,武后让杜必兴任冀州长史,冀州都督府司马一职……

    人影突然间闪入了马车之内。

    一身墨绿色莲花纹丝绸长袍,头戴黑色璞帽,依旧一身男子装束的杜柳,坐在了李绚面前。

    抬起头,一脸幽怨的看着李绚。

    李绚轻轻笑笑,仿佛早就知道她会来似的,平静的靠在马车内,抬眼说道:“你父亲的旨意已经到了?”

    “今日上午到的。”杜柳低头俯身,露出了娇美的白皙长颈。

    李绚轻轻拍拍她的脸颊,有些怜惜的说道:“既然圣旨都下去了,你还来做什么?”

    杜必兴已经是冀州长史,冀州是上州,上州长史是从五品上的官职,比婺州司马要高出一阶。

    这种情况下,长安的麻烦他已经脱身,杜家想要影响他也不容易,

    杜柳这时候,根本不用在意李绚。

    杜柳微微怯怯的抬头,看向李绚说道:“父亲有些怕了,他担心去了冀州,反而更危险。”

    “是因为皇太孙遥领冀州都督,因为那里已经落在了天后的眼里,因为那里将来东宫必然要介入,以杜家和当地世家的关系,难免会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