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功成身退

    第一百五十六章 功成身退 (第3/3页)

他还欠我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吴昭噗嗤一声笑了,“你这人啊,只要用不死,就往死里用。”

    “我看奉孝先生没死于你说的的酒色,倒先被你累死了。”

    袁熙伸出手去拦住吴昭的的腰,笑道:“你日夜操劳,难道不累?”

    吴昭身体抖了一下,眉眼间都是笑意:“别以为我听不出你嘴里占我便宜,你这么不正经下去,甄家女郎嫁进来后,在她面前,不小心暴露本性怎么办?”

    袁熙干咳一声:“这个话题太过沉重,咱们换一个。”

    他看吴昭用的竹简,用苇条细细编制而成,每条竹条半指多宽,一尺多长,被削的很薄,能写二十几个字。

    其实按重量来说,这竹简倒也不算很重,而且有一个很好的优点,便于保存。

    后世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好多竹条已经在烂泥中卷成一团,完全变色。

    但经过处理后,竹条重新恢复形状,上面的字迹也清晰可见,历经两千年,重新将历史展现在后人面前。

    他开口道:“吏员招募的怎么样了?”

    吴昭道:“北新城虽然也算走上了正轨,但还需要大量的官吏治理事务,虽然开了几个义舍教习良家子读书识字,但一时半会还是不能见效。”

    “有些幽州人倒是有来投奔的,但数量不多,识字的更少,而且现在幽州的形势很乱。”

    “虽然有鲜于辅闫柔乌桓等势力起兵反抗,但很多士族还是依附于公孙瓒,毕竟他是汉廷亲封的奋武将军和蓟侯。”

    袁熙听了,说道:“汉庭封侯,有时候可不是什么好事,吕布封了温侯,就必然要给汉庭做事,结果行差踏错。”

    “你说如今的汉帝发出的政令,是真的受人挟持,身不由己,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吴昭放下手中的笔,靠在袁熙怀里,叹道:“若真是后者,那他还真不简单,也不容易。”

    “说来大汉两朝,做皇帝不是什么易事,少有能有好结果的。”

    “至于臣子,就更难明哲保身了,家父也是死的不明不白,我至今都不知道,为什么王允会针对家父。”

    袁熙叹道:“如今王允已死,只怕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

    他忽然想起前日去徐州送孔融妻女一事,说道:“你还有个妹妹蔡贞姬吧,如今身在何方?”

    吴昭惊讶的转过头来,“你怎么会知道妹妹的名字?”

    “你还真会观星?”

    袁熙笑道:“怎么,你才相信?”

    吴昭横了他一眼,“我信才怪,不知道你从哪里探听到的。”

    “她应该在还在泰山羊氏处。”

    “当初父亲和我寄住在泰山羊氏,正好被汉庭征召,彼时妹妹年纪尚小,母亲早亡无人教导,父亲便托羊氏收养,我则跟着父亲去了雒阳。”

    “虽然妹妹和家父分离,但也幸运逃过了父亲被杀,雒阳被匈奴劫掠的灾祸,想来是吉人自有天相,比我命相好多了。”

    袁熙心道按照后世历史,姐妹两个的命运还真是截然不同。

    蔡昭姬嫁给卫家便成了寡妇,回到雒阳后目睹父亲被杀,然后被匈奴掳走,流落北地多年,最后被赎了回来再嫁,可以说是命运多舛。

    而蔡贞姬被留在了泰山羊氏,联想到后来做了羊衜的继妻,倒像是童养媳。

    不过生的儿女争气,儿子羊祜成了西晋名将,官至太傅,女儿羊徽瑜成了景献皇后。

    他安慰道:“命相之说虚无缥缈,像我这种善于观星的天才,都不能尽窥全貌。”

    “不过我看你也有大富大贵之像呢。”

    吴昭被袁熙逗的笑了起来,“你那未过门的妻子才是大富大贵之像,你好是好好想想,打下了易京,怎么给人家下聘礼吧。”

    袁熙看向窗外,外面已是春暖花开,他想起离别时,甄宓站在小楼上,在漫天冰雪间对着自己挥手时的模样,思念又如同潮水一般涌了出来。

    她如今是不是也站在小楼上,望着北地的方向,对自己诉说着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