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白发记

    第318章 白发记 (第2/3页)

这些士族控制?

    所以赵构即位只有两年多的时候,就遭遇了兵变。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二人,利用杭州本地的军队,围了赵构的行宫,迫使赵构退位,把皇位让给他只有两三岁的儿子。

    当时苗刘逼宫的名义是杀奸臣,清君侧,可这个理由却根本经不起推敲,只要稍微想想就知道太过虚假了。

    因为真的为国为民,又怎么会拥立一个两三岁小孩子为皇帝?

    这根本就是胡闹,是置江山社稷于不顾,是为了控权,因为小孩子比较好掌握。

    果然,随后便露出了马脚,江南士族以孟轲后人隆佑太后的名义,控制了朝政。

    这就是典型的文臣勾结后宫!

    但是这次杭州发生的苗刘兵变,西军开始并不知情。

    宋朝北方尚武,南方重商,大部分精锐的军队都是来自北方的世袭军户。

    徽宗和高宗的变法,包括盐茶专营,收回矿产,这些针对的都是南方,对西北的军户并没有什么影响。

    结果南方士族不打招呼,弄几个虾兵蟹将,就敢废立皇帝,这对西军来讲,简直是玩笑一样,西军哪里会妥协这种事情。

    接着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代表的西北军,从前线带兵杀回杭州。

    把苗刘兵变的主力,就是苗傅,刘正彦从福建抓回杭州,直接剁成了肉泥,然后再重新将赵构立为皇帝。

    因为刘光世等人的再造之恩,赵构对于西北军的倚重,无以复加。

    赵构分别给刘光世、张俊、韩世忠,领三镇节度使头衔,并加辅国功臣封号,这两样头衔,是岳飞没有的。

    除此之外,赵构还将身边的亲军,全部换成了西北军,没有一个南军。

    这也就是赵构虽然身在杭州,但秦桧代表的女真势力也好,还是南方的士族势力也罢,都动不了他的原因。

    但是赵构重新夺回皇位之后,却发现西北军虽然支持他当皇帝,但却不支持他北伐。

    尤其是刘光世,刘光世遇到金兵之后,不仅不打,甚至公然违抗圣命往回跑。

    这是为什么?

    因为靖康之变后,北方虽然名义上是女真人控制,但女真做为一个部落,他既没有那个精力,也没有那个人口,去控制包括原来整个辽国,还有大宋北方,这么庞大的地盘。

    北方实际上控制在世家大族手中。

    而金国为了地盘和好处,无论在政治上,还是道德上,都是没有下限的,什么都可以许诺,什么都可以答应。

    比如秦桧的老丈人王仲山,人在江西抚州任知州,但他竟然有大量田产在山东济南府,这里早被金国占领,这些自然都是金国给的。

    金国为了拉拢大宋士族,可以付出很多代价,承认他们在北方的一切资产,给出条件更加丰厚。

    单说一条,士族土地不用交税,这点赵构就做不到。

    南宋士族原本兼并土地逃税避役,并美其名“为国守财”,这些话语计较在金国全都省下了。

    刘光世本身是西北将门,他就有大量田产在西北,那你让他有什么动力去打北方?

    赵构是看出了这点,所以开始削弱刘光世兵权,扶植韩世忠岳飞等人。

    韩世忠岳飞这种平民出身,没有家世背景,什么都没有,只能跟着赵构混。

    可扶植这些人是需要钱的,钱从哪里来,只有征税!

    如此,赵构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北伐需要征税,养兵需要征税,扶植嫡系更须征税,可越征税,士族就越讨厌他。

    绍兴十年,赵构的一条法令,彻底导致岳飞被害,就算韩世忠也差点性命不保。

    《宋史》记载,绍兴十年二月,高宗诏:新复州军搜举隐逸,诸路经理屯田。

    意思就是新收复的北方州县,一但发现士绅隐藏的田土,没有向国家缴税的田土,一律充公。

    由军方,就是岳飞、韩世忠他们几个军帅,直接接手,私田变官田,改军屯。

    历朝历代,士族隐藏田土都属于普遍现象,赵构忽然要求隐藏的私田直接充公,这个步子迈得太大,太激进了。

    他忘了刘光世、张俊、甚至张俊的手下杨沂忠,王德,这些西北老牌的军户,他们本身就有许多隐藏的土地私田,所以赵构这套诏令一出,西北军就和南方士族彻底联手。

    但兵还是要养的,税还是要征的,军饷还是要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