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红袖添香

    杂谈:红袖添香 (第2/3页)

甲戌侧批:荒唐也。】无稽崖【甲戌侧批:无稽也。】练成高经十二丈、【甲戌侧批: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甲戌侧批: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女娲补天的神话在很多古籍中都有所记载,《红楼梦》的作者在女娲补天神话的基础上再创作,新增了石头的大小和数量,这是很有深意的。石头高十二丈,相当于40米,大石头,为什么是十二丈那么高呢?因为,“十二”是个很特别、很重要的数字,古人发发现十二次月圆是一年,“十二”便被古人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一年分十二个月,在这十二个月里又分二十四节气,批书人说“十二”照应正十二钗,就是《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翻看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十二位闺秀,方经二十四丈,二十四刚好是十二的两倍,照应金陵十二钗副册和又副册里的二十四位女子,这二十四位女子要么对正十二钗起烘托、渲染的作用,要么就是正十二钗形象、命运的影射。很多读者感受强烈的“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袭人是薛宝钗的替身。还有香菱像秦可卿,史湘云像贾宝玉,王熙凤有贾母的影子,林红玉又有王熙凤的影子等等,咱们以后都会说到。

    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史记》、《淮南子》、《论衡》等史料记载的又不完全一样,大概是一个叫“共工”的神和其它神仙打架,共工用头撞了天地间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了个窟窿,女娲采取了补救措施,使人类躲过一场浩劫。关于女娲和女娲其它传说的记载就更多了,《山海经》、《列子》、《楚辞》、《礼记》等等古籍里都有。

    随着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演化,以及后来奴隶制社会往封建社会的过度,导致女娲的神化地位有所变化。很多朋友都听过女娲造人的传说,从理论上说女娲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但是现在人们常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炎帝、黄帝是男的,龙也代表男性,跟女娲已经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了,女娲名叫凤里牺,如果肯定女娲至高无上的地位,完全可以说我们是凤的传人。封建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使得父权、夫权、男权不断的加强,成为压制女娲神话发展,导致女娲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作者开篇就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我认为有三个目的。1、刚说了这本书来的荒唐,立马用了神话传说加以证明这个“荒唐”。2、女娲补天是因为天塌了,父权、夫权、男权的强化,导致君权的强化。君臣之间,君主帝王就是天。官民之间,老百姓称主政家乡的官员为“父母官”或者“青天大老爷”,官员就是天。家庭当中父亲就是天,夫妻之间丈夫就是天,你看这个汉字“夫”比“天”还高一截,男女之间,男人就是天。天塌了,女娲来补,男性不行了,女性显出她伟大的力量来。3、一切运行正常的时候,女娲的作用不明显,就像贾府当中如果不是贾代善死的早,那么贾母也不会成为地位最高的人。如果不是贾母活着,贾敏的女儿林黛玉就进不了贾府,贾宝玉在贾政的直接管理下也就可能走向另一条道路了。另外贾元春的地位非常高,她父亲贾政和她奶奶贾母都要向她下跪行大礼,原因是贾元春嫁给了全国身份最特殊的一个男人,皇权大大提升了贾元春的地位,贾元春才有机会送年纪不小的贾宝玉进大观园和那些少女生活在一起。但是,我们要看到,一切运行正常的时候,贾元春对贾府起的作用并不明显,伴君如伴虎,终究贾元春没能熬到皇帝去世,她就先走了,贾府加速衰落。作者用“女娲补天”也表明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现实环境下,女性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甲戌侧批:合周天之数。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周天,也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