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江边游玩

    第九十章 江边游玩 (第2/3页)

,连忙从马厩里牵来了马匹,套上了马车。

    李智云和王竹君骑马,刘瑛莲坐马车,十几名侍卫在后面跟随,一行人出了院子,离开驿站向城外进发。

    他们来到元江边,只见江岸上已经停了一辆马车,旁边站着几名仆人。原来,王竹君已经让仆人先到了。李智云下了马,走到岸边,面对一江春水,顿时觉得心旷神怡。

    县令家的小姐早有安排,她从马车上拿了一个大蝴蝶的风筝,笑着喊道:“楚王,快过来放风筝。”李智云走了过去,仆人递给他一个大蝙蝠的风筝和籰子,籰子是绕线的工具。他想让刘瑛莲来放,可刘瑛莲不肯,说自己跟丫环站在旁边看。江边风大,王竹君的风筝很快就放上去了,不一会,李智云的大蝙蝠风筝也升到了半空中。

    古人踏青游玩,放风筝是很常见的活动之一。明朝三才子之一的徐渭写了许多放风筝的诗,其中一首写道: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风筝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关于风筝的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鲁问》中的记录:“公输子削竹木为鸢,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墨子提到公输子(鲁班)发明了一种竹鹊,可以飞三天三夜,这说明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了风筝。

    古人早就意识到放风筝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踏青放风筝,沐浴阳光,舒展筋骨,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改善血液循环和加强肺呼吸容量。

    放风筝不光是中国人玩的一项娱乐活动,从唐宋开始,也开始向世界输出,先是朝鲜、日本和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其实我们古人发明的许多东西,在我们眼里不当回事,但是到了国外,让外国人一研究,就发现了它的重大价值。比如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我们发明指南针后,用它来堪舆风水,而欧洲人用它来进行远洋航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为西方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同样,中国古老的风筝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他们开始研究着向飞行器方向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不懈的研究改进,最后由美国莱特兄弟制造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这时候,国际上对来自中国的风筝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它不光是一种玩具,而是一种科学探索的工具了。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的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就是来自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李智云仰面看天上,一时风紧,他的手被风筝线割了一下,不由“哎呦”了一声。王竹君一见,掏出一块手绢递给他。李智云接过来,用绢子垫着手放。两人放了一会儿,王竹君喊仆人拿过来一把剪子,铰断了线。李智云不明白:“你这是干啥?”

    “让灾病和晦气都被带走哇。”王竹君说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