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一 0章 明德门

    第一 一 0章 明德门 (第2/3页)

一排柳树,绿柳垂下的万千丝绦,在徐徐的晨风中微微飘荡。

    这护城河中的水是从曲江引来的。曲江位于长安城的东南方向,唐朝的曲江宴十分有名,那是每年新科进士发榜之日,朝廷在曲江边的酒楼招待新榜进士的酒宴,类似于宋朝的琼林宴。

    护城河对岸八九丈处便是墙城,青黑色的墙体如波浪般的曲折,一眼望不到头。全长72里的长安城墙,保护着这座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高达五丈的墙体,也远远超过王伯当所见过的其他城池。

    踏上城门之前,需要横跨过濠河上的宽阔石桥。接着,长安城的正南门——明德门就矗立在眼前。王伯当也是第一次看见明德门,远远望去,其庞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令他心中暗暗吃惊,而令他更为惊奇的是,明德门竟然有五个门道。在此之前,他见过最大的城门,就只有三个门道。

    明德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五门道”的城门,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显示了国都的重要形象,它与大明宫的“丹凤门”一样,是“天子五门道”的重要代表,是名副其实的“隋唐第一门。”

    明德门作为长安城的正南门,位于长安城中轴线――朱雀大道的南端,它与宫城“朱雀门”、皇城“承天门”等共同构成了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是体现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节点,可谓大唐国门之所在。

    隋唐长安城不是汉代的长安城,汉代长安(秦咸阳)已毁于战火,隋唐长安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于汉代长安城故址东南二十里处兴建的,最初叫大兴城。当时,主持修建大兴城的隋初著名建筑家、将作大匠宇文恺在建筑形制上对明德门作了特殊处理,采取了罕见的五门道,而大兴城其余十一座城门都是三个门道。明德门的五个门道,其两端的两个门供车马出入通行,宽度足以供两辆马车并排通过,其次的两个门为出入行人通行,中间的一门平常关闭,它是专供皇帝每年南郊“郊祀”和其他出行时通行的御道。

    天色大亮,城门开启,开始放行车马和行人,城门前排得长长的队伍开始缓慢地向前移动。王伯马和宋石也解下栓在树上的马,牵着马排到队伍的最末尾。两人随着队伍穿过石桥,来到城门前面。王伯当抬头看了一下,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三重城楼压在门头上,城头上角旗密布,守卫罗列,没有军事建筑应有的肃杀,倒有着煌煌巨城的威严和大气。

    随着人流抵达城门口,城门的检查很是宽松,两个人牵着马过了城门,并没有人过来查询。王伯当看了一下,只有身上带着大包小包,或是押着车辆的商旅,才会被拦下来缴税。其他人,城卫根本不会多看一眼。王伯当第一次进长安时,便惊讶于京师城门检查比想象中的要宽松许多,这在中原那些战事频繁的城镇根本难以想象。作为大唐的国都,一国之重心,还是这般宽松,真是出乎王伯当的意料。

    不过想想也是,据说每天被赶进长安城的猪羊等牲畜加起来就有数千只之多,鸡鸭之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