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聚

    一、团聚 (第3/3页)

  燕六郎失笑,他跟随明府一起前来江州走马上任,已经接近半个月。

    可明府除了上任当天,去了趟浔阳楼参加一次接风洗尘的晚宴、在江州各界人士面前露了个面外。

    其它时候,明府几乎没有接任何应酬,上任便投身于州务之中。

    经过了那支华贵车队,马车内,甄淑媛摸了摸高规格的名帖,不禁有点咂舌。

    她掀开车帘,看了一眼远处大江上波光粼粼的水面,初阳耀目,千帆渡过,络绎不绝。

    好一座繁荣浔阳城。

    “六郎,檀郎这回是不是升的官很大?”甄淑媛语气有点拘谨。

    “还行吧,江州长史......除去浔阳王这些册勋此地的贵族。一州官署内的第二把交椅了。

    “虽然没有刺史那样的军权、无法调动折冲府士卒,但长史又有'半刺'之称,明府直接领导六曹司,管辖商贸、狱讼等民务......”

    燕六郎点到即可,没有多讲。

    可身后马车内依旧传来甄淑媛的吸气声,再传来她的欢喜语气:

    “檀郎真出息啊!”

    女眷们得知家中唯一顶梁柱不仅平安健康,还平步青云,地位高涨,皆喜笑颜开。

    燕六郎想了想,还是不提明府辞拒京官侍御史的事情了,当然,也没提目前明府与那位“慈祥和蔼”的王刺史的关系......

    这半个月里,明府早出晚归,有条不紊的熟悉长史事务,在槐叶巷宅府与江州府衙门间,几乎两点一线,十分规律,作息与在龙城县时一样。

    另外,明府连新立的浔阳王府那边,都一次未去。明面上没有任何交集。

    燕六郎又想起明府前几日的叮嘱。

    空降上任,不急三板斧,先“少做多看”。

    半个时辰后,车队抵达了一处临水的幽静街巷,在一座门牌低调的宅邸前缓缓停下。

    燕六郎介绍:“夫人,这是槐叶巷,浔阳城历史最悠久的几条住宅街之一。”

    甄淑媛与叶薇睐等数女好奇张望。

    “这座宅子本是陈郡谢氏的,明府的恩师谢先生此前落脚江州时,得知明府要来江州,招呼明府来住。

    “明府本想暂租一座宅子过渡,等夫人你们来再置办府邸的,可不好辜负谢先生与谢姑娘好意,暂居此府。

    “对了,今日谢姑娘在浔阳王府那边有事未来,要晚上回来看望夫人了。”

    “没事,没事,妾身看这宅子就挺好的,这么客气干嘛,等下檀郎回来,妾身开导开导他,真是榆木脑袋。”

    甄淑媛喜庆道:“对了,檀郎与婠婠最近......怎么样了?”

    燕六郎咳嗽了声,没多讲,下车帮众人卸运行李,送进宅子。

    随后提醒些事宜,眼见无事,他告辞离开。

    欧阳戎还没回来,甄淑媛与半细欢喜的带领奴婢们,将府宅收拾了起来。

    叶薇睐独自脱离队伍,朝宅子后面走去。她发现后宅内竟有一大片竹林。

    这座按照陈郡谢氏高门品味装修的槐叶巷宅邸,外面看着质朴低调,可宅邸里面,却别有洞天。

    竹叶稀疏,傲竹挺拔。

    叶薇睐隐约看见竹林间有一件竹院小屋,院内有翠绿水车、空荡秋干。

    叶薇睐小拇指撩了下耳边银白发丝,朝竹林小院走去,似是十分肯定某人挑了此屋居住。

    少顷,竹院里屋内,一只装有男子汗衫里衣的竹篮前,“回了家”的少女,白袜赤脚,屈膝跪地。

    及腰的银白长发垂落在地毯上。

    她注视欧阳戎的熟悉里衣,发了会儿呆,某刻,银发少女忽而埋头,白皙鼻尖触碰篮内衣物,一双蓝眸猫儿似轻眯,悄悄嗅了口。

    熟悉的男子汗味。

    过了会儿,叶薇睐眉欢眼笑,抱起竹篮,轻哼小曲,走去院内。

    少女蹲在井边,低头洗衣,小脸专注.

    抵达龙城的甄淑媛、叶薇睐等女,整个白天都在收拾府邸。

    傍晚降临,某个摸鱼一天的弱冠长史悠悠返回宅邸,他刚走进门,一众莺莺燕燕迎面而来。

    时隔半年,再次团聚。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